205【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第1/4頁)
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新章節!
魏氏屬於寧都大族,祖籍四川,南宋遷居福建。而今則分為兩支,一支居於南贛,一支居於閩西。
從祖籍來看,魏家駒可以是四川人,也可以是福建人。但魏氏遷居寧都非常早,又可以算作江西本地人。
嘉靖年間,寧都大災,魏氏一次性捐贈糧食萬石,以幫助知縣賑濟災民,可見其財力之雄厚。嘉靖頒聖旨立牌坊,賜冠帶,魏家趁機建聖旨門,因此又稱“聖旨門魏”。
魏氏堅持詩禮傳家,但非常尷尬,兩百年時間,連個舉人都沒有……
趙瀚把高層都叫來開會,讓魏家駒訴說南贛的情況。
魏家駒朝眾人拱手,把之前那番話又重新說了一遍,補充道:“諸位先生,南贛各地皆有不同,贛縣其實還算比較正常,贛州府城周邊的豪佃很少。越往東、越往南,自福建和廣東而來的客家人就越多。”
“原來如此,”陳茂生點頭道,“難怪在贛州城外組建農會,並沒有受到太大阻力。”
魏家駒又說道:“便是一縣之內,情況也有所不同。鄙人來自寧都,對寧都縣最清楚。寧都北部的上三鄉,多為江西本地人;而寧都南部的下三鄉,佃戶全是福建人,且大都來自福建汀州。這些汀州人當中,又多數來自上杭,少數來自連城。”
趙瀚越聽越頭疼,拋開什麼客家人的身份不說,這種呼朋喚友而來的佃戶,相當於抱團到江西打工的福建農民工。
更可怕的是,這些農民工,已在江西繁衍數代人,而且還沒有本地戶口、沒有田產!
必須給他們戶口,必須給他們分田,否則就是不穩定因素。
南贛地區的情況極為複雜,王守仁在此剿匪的時候,就於正德十二年湊報朝廷,說崇義地區全是廣東人。不僅有客家人,還有瑤族百姓,都是早年間巡撫安置過來的流民。這些流民砍山開荒,為南贛開發做出了貢獻,同時也跟本地人產生矛盾,開墾出的荒地多為本地大族霸佔。
而南贛地區,在明中期人口銳減,也不僅僅是因為戰亂。
許多是不堪地主壓迫,舉家逃往湖廣。當時湖廣南部地廣人稀,又有朝廷特許的流民落戶政策,因此江西農民紛紛逃過去開荒,幾乎是半個縣半個縣的往湖廣遷徙。
而趙瀚的地盤特產靛藍染料,大同軍旗也是這種染料來染成藍色。
靛藍種植技術,就是由遷居贛南的福建人,一點點傳到吉安府這邊的。
龐春來突然問:“你一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