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王之良】 (第3/4頁)
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如此,呈現學術大融合趨勢。
比如張秉文,修的便是融合了心學、偏向實學的理學。可惜,被滿清打斷了脊樑,雖然發展壯大為“桐城派”,卻丟掉了核心理念,只剩下考據和散文這種空殼。
桐城派的前身主張實學,馮從吾的關學同樣主張實學。
只要是明末求變的學派,全部提倡實學,主張學以致用,主張避虛就實!
王之良雖然是陝西人,卻也屬於東林黨,而他的業師馮從吾,正是東林黨西北領袖。
學、行、疑、思、恆,這是新派關學的五字真言。
王之良如今只剩下“疑”,不知如何“行”,也不知如何“思”。在來湘南之前,王之良仔細研究過趙瀚,然後他的三觀就被擊毀了。
王之良發現,江西趙賊正在踐行“橫渠四句”,就彷彿一個野生的關學弟子。
天下大同,即為天地立心。
均田分地,即為生民立命。
恢復《孟子》的缺失章節,在白鷺洲書院提倡學術自由,即為往聖繼絕學。
整頓吏治,江西安定,似有匡扶天下之志,即為萬世開太平。
這不是什麼反賊,若此人奪取天下,必為一代聖主!
王之良不想跟這樣的人打仗,甚至有一種屈身投效的衝動。
但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沒得選擇。
王之良嘆息一聲,又去巡查城防。
別看城裡有一萬一千守軍,可全是團勇新兵,統領部隊的也都是鄉紳。這些鄉紳,根本不會打仗,就連怎麼守城,都必須王之良手把手教導。
真特孃的累!
幸好監軍太監怕死,留在嶽州府沒過來,否則王之良還得分心應付太監。
下午時分,李正率領大軍前來,距離長沙城數里,便背山依水而紮下大營。
王之良和李正,都派出探子檢視情況。
而且,雙方探子皆駕小船,在狹窄的瀏陽河裡隔空對望。
“殺!”
大同軍探子,駕著十餘艘小舟,朝著官兵探子衝去。
官兵那邊立即撤退,根本就追不上。追至城外一里地,大同軍探子上岸觀察,其中一個還帶著千里鏡。
隨即,他們又四下探查,找本地百姓詢問情況。
“報!”
“長沙城防守森嚴,數日之前,有大官帶援兵而至。有說來了幾千人,有說來了上萬人。”
李正此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