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 (第2/5頁)
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吳應箕感慨說,“如此大的戰事,竟無一人恐慌,也無一人怨懟。小販趁機來做生意,苦力也能搬貨賺錢,商賈更是聞風而動。便是出城做事的官吏,也一個個面帶喜色,打仗就意味著他們能升官。”
“這裡打仗,似乎不擾民,”顧杲說道,“我看那些被徵募的民夫,似乎也非常樂意。”
黃宗羲說道:“我剛才找人問了幾句,大同軍的隨軍民夫,從去年就改了制度。沒有行餉,只有月糧,並不強徵,自願報名。”
顧杲頗為疑惑:“只管飯還有人報名?”
黃宗羲解釋說:“十二歲以下孩童無法分田,趙濯塵原佔地盤當中,有些孩童已經年滿十二歲,但由於這個原因沒有田產。如果家人做了民夫,沒有田產的孩童,就能在家鄉獲得田地。即便未滿十二歲,也能先預定下來,年齡足夠立即分田。”
“難怪那些民夫,只領口糧打仗都如此積極。”吳應箕嘆息。
“江西有那麼多田產可分嗎?”顧杲問道。
黃宗羲解釋說:“江西一直在往外移民,以充實戰亂地區人口。每次新佔地盤,江西移民之後,都能在家鄉空出一些田產,正好分給那些民夫的子女。還有就是,有些女子出嫁,田產留在孃家,其名下已無田產。只要丈夫做了民夫,失去田產的婦人也能重新獲田。”
吳應箕感慨道:“這一系列田政,果然厲害得很。耕戰,耕戰,古人誠不我欺也!”
顧杲喃喃自語:“大明這邊,人人畏懼打仗。反觀趙濯塵麾下,官吏、武將、士兵、遊民、商賈、農民,竟然全都盼著打仗。”
黃宗羲好笑道:“只有大地主吃虧,田產被分得所剩無幾。”
突然,浩浩蕩蕩又來十多艘大船。
“趙先生來了!”
有懂行之人,突然指著船隊大喊。
大同軍各部,不準以將領姓氏為旗幟,只能打出大同軍旗和部隊番號旗幟。
而眼前這支船隊,卻飄揚著“趙”字旗。
由於南昌附近航道太過擁擠,趙瀚的船隊沒有靠岸,從贛江支流直接朝信江駛去。
三位名士立即行動,他們僱傭一條小船,在傍晚時分追上停靠的船隊。
拿出水師的推薦信,三人很快獲得召見。
“無錫顧杲(貴池吳應箕、餘姚黃宗羲),拜見趙先生!”
“哈哈,三位不必拘禮。”
趙瀚請這三位名士坐下,不由朝著黃宗羲多看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