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等這場戰鬥真正的結束後,我放下手中的事,和陳老鄉的妻子找到他陣亡的地方。
戰場已經清理完畢,戰士的屍體都被就地掩埋,而陳老鄉的無頭屍,被老百姓帶走用家裡的門板釘了一口棺材安葬了,墳頭上還插了一塊木板,寫有「陳柱將軍」的字樣。
慶幸,身體的結局不是被日軍帶走的,他破碎的安葬在飽受炮火的中華土地上。
陳老鄉妻子請人開啟棺材,我看到老鄉身上裹的破布褲褂上滿是早就凝固變色的血塊。
風瑟瑟的吹,和人心一樣涼。
我們一起找了一條小船,將陳老鄉的屍體運到了安州。
我沒有去,王大嫂子去了,她是陳老鄉的妻子,她想要完完整整的丈夫。
到了安州,船停在城外,請人看守,她自己帶著女兒進城,設法透過認識的人與日軍指揮部聯絡上了。
對方答應將陳老鄉的頭顱還給她,並約定日期讓她去取。
到了約定的日期,王大嫂子帶著六歲的大女兒陳玉,前往寵州城外的日軍司令部。
王大嫂子到了那裡,就看到大廳的香案上供著一個木盆,內裝一隻大口瓶,丈夫的頭就泡在藥水裡。
她上前就要拿走,司令部不讓拿,說要舉行一個儀式。敵軍長官叫他司令部裡的日本兵列好隊,由他上香行禮。禮畢,一個日本兵把木盒子捧給她。
接過丈夫的頭顱,王大嫂子心如刀絞,她強忍悲痛支撐著。
沒想到,敵軍長官還不肯放她離開。
他說:「我們是兩個國家,陳司令為他的國家,我是為我的國家。但我們崇敬他的英勇,要學習他的精神。」
長官看到王大嫂子的肚子很圓,像是快要生產,就問她有幾個孩子。
王大嫂子說有兩個女兒。長官說,希望她生個男孩。
王大嫂子認為,敵軍長官之所以要舉行上述儀式和說這一番話,不單單是為了我們中國軍人寧死不屈的精神;也是想借此機會宣揚他們大日本帝國的懷柔政策。
一場風雨之爭結束後,王大嫂子將老鄉的頭顱捧回城外的小船,請人將頭與屍體縫合。
我知道,她本想將陳老鄉葬回他的故鄉,但日軍不答應,她只得將丈夫安葬在了安州西門外西倉橋下第十根電線杆下一戶姓唐人家的田裡。
15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
得到訊息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