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最好的味道 (第6/7頁)
辛夷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出於禮貌,傅鏡殊先陪對方在島上用過了午餐。那個叫明子的女孩確如鄭太太所說那樣年輕明豔,難得的是她並不似傅鏡殊過去接觸過的一些”名媛”,要不就是全盤洋化,要不就太過矜貴,她開朗,有活力,行事落落大方,倒給傅鏡殊留下了不錯的第一印象。
飯後傅鏡殊就帶著明子去了傅家園。老崔離開後,鄭太太也沒再費心請人打理園子,眼前就任它荒廢,她一直相信在自己有生之年會看到傅家老宅重建。這次回來,傅鏡殊才發覺,原本唯一還算像樣的東側後花園也雜草叢生,不成樣子了。
賈明子隨傅鏡殊四處走走看看,雖然是第一次來,她對傅家園的風格、裝飾細節乃至建築材料的出處和特點都能說得頭頭是道,頗有一番見解,看來果然受她父親影響不淺。
她的高跟鞋走在草地上難免吃力,留心著腳下,眼睛卻止不住地四處打量,彷彿捨不得漏掉任何一處細節,話語裡也滿是讚歎嚮往。
“以前我爸爸對我說,傅家園等於是半殖民時代建築風格的濃縮精華,我還不肯相信。你們怎麼忍心讓這麼好的一個地方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西樓都快看不出原來的面貌了,東樓還好一些,前院和兩個小花園更是可惜了。”明子感嘆道。
傅鏡殊說:“一言難盡,當初我家裡人離開時也是迫於無奈,後來的局勢和政策誰也預料不到。現在房子是收回來了,但是傅家的人多半都不在國內,大房二房三房的人多得很,產權也複雜,大家各有心思,想重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不是你爸爸神通廣大,居然能說服二房那麼多人都簽了同意書,恐怕還不知道要荒廢到什麼時候。”
明子說:“我爸爸第一次在臺灣看到傅家園就喜歡上了,但是別人告訴他,臺灣的傅家園只不過是真正傅家老宅的模仿之作,是你們家二房移居臺灣後,為表示不忘本,憑印象依老宅修建的。我還只有十幾歲的時候,爸爸來大陸公幹,就特意找來了這裡,回去之後,他在我們面前一直唸叨了很久,說太遺憾了,這樣一座有規模,風格又獨特的老房子居然頹敗得他都不忍心看。如果這房子是屬於他的,不論花多少錢和精力他都願意讓它恢復原貌。我估計從那時起,他就起了買下傅家園的心思。我爸這個人,想到什麼就非做不可,我聽說他派人花了五年時間,一個一個地找你們二房的後人,軟磨硬泡地讓他們同意轉讓名下產權的時候,都嚇了一跳。只是他沒料到,後人最多的二房都解決了,在三房那裡碰了釘子,你奶奶說什麼都不肯放棄傅家園,還說要是賣了老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