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泠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重生之第二帝國 !
紅日東昇,霞光萬道,將自己的光芒和熱情毫無保留的灑向人間。
東京城的一座幽靜的院落裡,碧草如茵,繁花織錦,幾隻色彩絢麗的蝴蝶在花草叢中翩翩穿過,給這幅畫卷賦予了屬於夏日的活力與生機。主廳之內,清英正襟坐在並列的主座上,看著近在咫尺的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他的臉上不由得流露了一絲凝重的神情。
眼前的這位老者大概近60歲,西服加身,如果不是他身為日本人的體貌臉容太過明顯,單憑這幅賣相,恐怕任誰都會把他看成是出沒於歐洲皇室酒會的紳士名流。儘管他身材短小,容貌也屬於扔到人群中就找不出來的那種;但或許是由於長期執掌權柄的緣故,他的身上卻有一股不怒而威的獨特氣韻,令人印象深刻,不由自主的便會將這幅臉容銘記於心。
伊藤博文於1841年出生於長州藩,因其父被一名姓伊藤的無後主家看中、收為義子,故隨父改姓為伊藤。他幼而頑劣,少嘗艱辛,曾經幹過侍童、也當了很長時間的雜役,但在閒暇之時卻是手不釋卷,自苦研讀。
19世紀60年代的日本,正處於社會變革的大動盪時代。幕府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不僅加深了封建體制內的固有矛盾,更使日本面臨著成為歐洲殖民地的嚴重威脅。對苦難生活的憤恨和對歐洲列強凌辱日本的痛楚,使得伊藤博文在一段時間裡成為糞青;他加入了與義和團“扶清滅洋”相似的“尊王攘夷”的運動中去,意圖透過武裝暴亂的方式徹底清除歐洲列強在日本地區的勢力。他本人還在一次暴亂行動中往英國駐日使館內投擲了燃燒彈,並與一幫志同道合的友人為之徹夜狂歡。不過一次際遇讓他徹底改變了這一無腦的理念。
1863年5月,長州藩派遣數人去英國留學,這其中赫然便有伊藤。此時的大英帝國是正處於真正的最巔峰時期,其威勢即便是二戰後的美國也遠不能與之相比。在領教了英國無以倫比的工業實力和現代文明之後,他的思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憑著一腔熱血去尊王攘夷,根本不能起到任何的作用,反而只會給國家帶來災難性的後果;為了振興日本,只能向歐洲進行全方位的學習,才能真正讓日本擺脫當下的困境、走向繁榮。此後的30多年裡,他一直都朝著這個目標堅定不移的向前邁進,撤藩鎮、治經濟、立國憲、平內亂。甲午一役,儘管因為清英的緣故而使日本的所得大幅縮水,但日本仍舊得到了其夢寐以求的朝鮮之地;蟎清方面所賠償的1億兩白銀,也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