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泠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綜合戰鬥力只能說是差強人意,而那兩艘‘博羅季諾’號和‘皇帝’號才是最為強大的存在!除了首尾的4門12寸主炮之外,它還以2座雙聯中軸揹負、4座單裝兩側分佈的方式配備了8門10寸l45重炮,其中有6門都能向同一舷射擊。最為難能可貴的是,該級艦在以13640噸的排水量實現瞭如此強大的火力的同時,還能擁有18節的優秀航速和覆蓋整個幹舷的5米高的190毫米主裝甲,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儘管這個主裝甲的厚度有些偏薄,但也足夠抵禦目前戰列艦上的12英寸大炮的轟擊了!”
順著利帕托夫的手臂看去,馬卡洛夫很快發現了那兩艘在重重攔阻拱衛下的灰黑色的大型艦艇。與太子號高大巍峨的艦體不同,這兩條船的幹舷要低上不少,上層建築也顯得十分簡潔;只不過那一個個突兀的坐落在甲板之上的巨式炮塔,為這艘戰艦平添了難以言明的異樣氣息。遠遠望去,只覺得這艘船上全是堆滿的火炮,一根根黝黑粗壯的炮管四下斜伸,顯得格外威猛而猙獰。
馬拉洛夫嘴角牽動,露出一絲不知是欣悅還是苦澀的笑意。
1900年,日本用那筆3億馬克的貸款,一口氣在德國訂購了4艘“初瀨”級戰列艦:為了反制這種常備排水量12700噸、裝備4門12寸和8門8寸炮的強大艦艇,俄國海軍部緊急修改計劃新艦的技術指標,將二級主炮的火力一躍提升到8門10寸。和日本在德國訂購的那些戰艦使用英國火炮一樣,這級艦艇的武器系統都是清一色的俄國火炮和法式炮塔,三個國家迥然不同的風格混合在一處,造就了這級戰艦滿是格格不入的怪異和突兀。不過它的戰鬥力卻只能用恐怖來形容,在擁有不俗防護和速度的同時,4門12寸和6門10寸炮組成的單舷火力足以將眼前的任何一個頑敵都掃成飛灰!
“德國人的水下線型設計的很流暢,使得這兩條船用萬馬力就達到了18節航速的設計值,比這條表現最為出色的太子號都還要節省了超過10的功率輸出,這也是他們能夠裝備如此多重炮的一個原因。如果可以的話,我倒真想在它們其中的某一艘上升起我的將旗。”馬卡洛夫戀戀不捨地收回了自己遠眺的目光,道,“可是,這兩條船才剛剛竣工3個月,至少要等到今年夏天到來時才會形成完整的戰力,顯然不適合作為旗艦。實際上,我對這條法國人造的船也不甚滿意,因為他的幹舷太高而主裝防護高度卻仍舊有限,但它比列特維贊更快、且裝甲更厚,高大的桅杆也便於指揮通訊,這也是我選擇它的一個因素。”其實馬卡洛夫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