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紅袖侍酒 (第2/11頁)
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詹士府也不敢怠慢了,竟然派來一位翰林學士慰問。
楊凌是宣府最年輕的秀才,十六歲就得了功名。詹士府派來的這位更不含糊,這位正德帝的侍講學士名叫楊廷和,十二歲時就是名滿巴蜀的神童,由學政特批跳過童生、秀才直接考上舉人,十九歲中進士,二十歲入翰林,那一溜兒輝煌,楊凌的學歷跟人家一比,可真是米粒光華與日月爭輝了。
好在這位年近五旬的楊學士為人很隨和,平素說話也絕不因為自己飽讀詩書就開口閉口的充滿酸腐氣,兩人一番攀談,楊凌對這位侍講大學士頓生好感。
楊廷和本來只是礙於皇帝的面子,才受了詹士府差遣前來看望,對這位秀才出身、火箭般串升起來的帝前寵兒,他心中也是不以為然的。
可是一經攀談,楊廷和發覺這位秀才說話雖然雜亂無章,對於種種事務的看法沒有一個系統的觀念,但是每每口出奇語,必一言中的,或能道出其中厲害,若能舉出解決之法,雖然有些奇思妙想過於激進,未必適合朝廷採用,但是這種超人一等的見識就是許多飽讀詩書的宿儒也想不出來,有時漫不經心的一句話,細細想來竟是大有道理,楊廷和不禁對他刮目相看,頓時收了怠慢之心。
幸好楊凌不知道這位本家的赫赫威名,與他攀談時想起點什麼才無所顧忌地放膽直言。他的學問雖比不得楊廷和,可是偶爾隨意一句話,有可能就是後世有識之士觀諸歷史後總結作下的結論,他這時說出來,在楊廷和眼中,自然覺得此人頗有遠見,見識不凡。
這就像一個頑童和一個武林高手,頑童無意間的一句話,一個舉動,恰好蘊含了什麼至理在裡面,他自己雖茫然不知,可是看在行家眼裡,卻是大受啟發。
楊凌說的那些不成系統的錯錯落落的觀點、見識,楊廷和可不敢以為這些發人深省、前所未聞的話楊凌本人也不知就裡,還道人家是不肯深談。
但他學問何等深厚,只消受此啟發,結和他的學識和經驗,自然推演衍化出真正可以施之於朝政的舉措,這一來楊廷和可不敢當他是不學無術之輩了,還道此人深藏不露,不由對他肅然起敬。
楊大學士倒不忌才,回去後提及楊凌,頗多讚譽。楊廷和在翰林院中是極有威望的才子,有他一句讚語,再加上那個新晉的翰林嚴嵩沒命地吹捧,原本對於楊凌越級高升,比他們苦讀多年還在翰林院熬年頭混日子感覺不滿的翰林們可不敢太張狂了,原本經常公開斥責楊凌秀才出身、難稱大任的馬上少得多了,這樁好處倒是楊凌始料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