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4/14頁)
高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由於張宗昌的慷慨陳詞。六月十六日下午,張作霖在順承王府召集會議,商討“最高問題”,亦就是否自封“海陸軍大元帥”組織軍政府?張宗昌站起來發表議論:“現在的敵人,跟以前不一樣了,似前不管是哪一系,打來打去都是北洋自己人。吃了敗仗的,過一陣子照樣再起來:現在敗給革命軍,可真是把命都革掉了。與其坐著等死,不如痛痛快快大幹一番,幹不過人家,再回關外也不遲。老帥有了“大元帥”這個銜頭,就算出關,也跟孫中山在廣東一樣,仍舊可以撐起一個場面來。”
張作霖連連點頭,“最高問題”便這樣決定了。當天張作霖發表通電,表示討赤到底;但對反共者,暗示可以妥協。同一天由孫傳芳、張宗昌領銜,會同奉軍將領通電擁護張作霖。北洋政客梁大詔、曹汝霖等亦支援張作霖為北洋最高領袖。
兩天以後,張作霖在西苑懷仁堂就任“陸海軍大元帥”,當天發表兩道命令,一道是“制定中華民國軍政府組織今”;一道是特任潘復為國務總理,負責組閣。
其時馮玉祥、閻錫山已先後加入革命陣營。但馮玉祥與蔣介石,在意見上有嚴重的歧異;原來國民黨內部正在鬧“寧漢分裂”。
蔣介石與馮玉祥在徐州初次會晤,雖經李烈鈞等人極力溝通,一而馮玉祥始終拒絕蔣介石的要求,即是不願率軍沿京漢鐵路肅清武漢。最後鬧到馮玉祥不辭而別,徑回開封。
因此馮玉祥之加入國民革命軍,對奉軍並不構成新的威脅,但閻錫山加入國民革命軍,便成了奉軍的肘腋心腹之患。張作霖幾次派代表勸閻錫山回頭,不得要領之後,終於在十月初“明令討伐”。
閻錫山亦知晉奉之戰勢不可免,在軍事上早有部署,但晉軍自民國以來,一貫採取守勢,備多力分,加上力量原不及奉軍,所以一經接觸,首先在京漢路上,為張學良、韓麟春殺得“軍資遍野,骸骨積山”;接著京綏路亦告失利。
但正當張學良在保定發出捷報時,晉軍第四師師長傅作義,突襲涿州得手;北京與保定之間的交通,被攔腰切斷,張學良急派三十軍軍長於芷山,率兵趕往琢州,一戰成功,但得而復失;再度進入涿州的傅作義,就不好相與了。
傅作義的兵力,共計三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以及工兵營、機槍營各一,連同涿州城內的百姓,共計軍民八萬之眾。自古以來,守城以糧食為先,所以傅作義實施糧食管理,預計可以供應一個月。他構築的防禦工事,周密堅固。守一個月亦並不困難。
奉軍由張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