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和武三思的暗爭轉為明鬥,旋又醒悟過來,令自己聲譽掃地者,最有可能是臺勒虛雲。
有三個理由支援他的猜測。
首先,曉得此事的人不多,除兩方面的當事人外,尚有臺勒虛雲和宇文朔,後者絕不做這種事。
其次,是當楊清仁說出這番話時,洋洋得意,大有幸災樂禍的味道,讓自己看到他的真面目。如楊清仁肯念大家站在同一陣線,不該用這種語氣態度。
最後,就是誰為最大的得益者?絕非老田,更非自己,而是混水摸魚的大江聯。
臺勒虛雲並非卑鄙小人,每個行動,均衝著未來的目標有所作為,引導大勢的發展,不講人情,不因對「範輕舟」有好感而手下留情。微妙處,是訊息如何洩露出去,永遠無從稽考,因可能性數之不盡,不虞「範輕舟」向臺勒虛雲興問罪之師。
如此一來,將「範輕舟」和田上淵推上決裂的不歸路,也令武三思和宗楚客間出現難以善罷的嫌隙,雖未致撕破臉皮對著幹,但永遠回覆不了以前狼狽為奸的「好日子」。
在新的形勢下,武三思別無選擇,只能用盡手握的籌碼,支援「範輕舟」。
如果在這個風頭火勢的時候,北幫華陰總壇遇襲,沒人將這筆帳算到臺勒虛雲身上,因直至今天大江聯仍能形不外露,而會算在「範輕舟」的頭上。
他奶奶的!
臺勒虛雲不費吹灰之力,頓令老範、老田同時淪為受害者,成兩虎相爭之局。
臺勒虛雲卻是坐山觀虎鬥。
臺勒虛雲比之老田或自己,高下立判。
閔玄清的聲音在耳鼓內震盪著,若無其事的道:「若一時被逼離開,可令人的聲譽蕩然無存,那範輕舟該早沒有可再-次失掉的聲譽。」
天女指的,是被逐離境若能令人名譽掃地,早在神都被逐時,範輕舟已身敗名裂,還有甚麼可以失去。這番話暗含諷刺,反證楊清仁的判斷立不住腳。
楊清仁若要反駁天女,輕而易舉,因前後兩次驅逐,不論在性質、環境、形勢各方面,差異明顯。被女帝驅逐而非被處決,實屬罕有殊榮。那時「範輕舟」孑然一身,拍拍屁股可以走人,不似現在的「棄館而逃」,且有那麼多人來,就那麼多人被逐,非常難看,突顯出在實力較量上,「範輕舟」遠有不如,故慘遭驅逐,倉皇撤走。一去一回,相差千里。
不過,若楊清仁駁回天女,太沒風度了。
楊清仁並不明白,閔玄清這番話背後,另含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