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珍珠 (第1/8頁)
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錢好辦事。越王蕭胤留給兒子的撫養費不少, 加起來總有近千兩銀子。蕭彧從中支取了五十兩,選了塊風水寶地,蓋了一座寬敞明亮的學堂。
三排磚瓦房, 兩排做教室,一排做教工宿舍,還配套了嶄新的桌椅。
蕭彧花錢蓋學堂比自家蓋房子大方多了, 什麼都用最好的,裴凜之忍不住調侃他:“不是自己的錢花起來不心疼。”
蕭彧也止不住笑:“那倒沒有,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說這是在給阿平積陰德呢, 不比拿去寺院裡燒香供給那些菩薩效果好?”
裴凜之不知道他嘴裡怎麼那麼多奇奇怪怪的話,但又不得不承認他說的有理, 孩子就是未來和希望, 需要重視。
殿下雖然年紀不大,但心思極為通透, 只可惜這周遭的百姓未必懂得他的良苦用心,不知道到時候能有多少人送孩子來上學。
學校落成之前,庫房和廠房也都蓋好了。蕭彧安排瓷坊搬了過去,並在那邊重新蓋了三孔窯。
根據不同的用途來區分, 一個用來燒缸盆甕一類的粗瓷,一個用來燒杯碗碟盤,還有一個專門用來燒花瓶、茶壺、酒壺等更為精巧的器物。
這些器物多數都是蕭彧繪圖,工匠們根據他的要求慢慢去摸索, 怎麼做坯, 怎麼雕琢, 甚至還試著去描花紋。孰能生巧, 不少器物已經做得有模有樣了。
院子裡的瓷窯終於推掉了, 大家終於涼快了不少。原來做瓷坊的幾間屋子也被清掃出來,重新刷上石灰牆,用來當蠶房、織坊。
今年的蠶已經收了,雖然後期出現了桑葉緊缺的現象,但大家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到處去找桑葉和替代品,竟然都順利地熬過來了。
收穫了堆積如山的雪白蠶繭,有了蠶房和織坊,大家便可以在這裡煮繭子抽絲了。
買回來的奴僕中有家屬是蠶娘,便教大家怎麼繅絲織布。村中的婆子姑娘幾乎都來了,繅絲織布工作量大,活兒精細,需要的人手很多。
蕭彧從來不吝惜給工錢,給工錢時不分男女,只要你乾的活值那個錢,他就願意給,所以大家都喜歡來他家幹活。
絲綢為什麼賣得那麼貴,不僅因為數量少,也因為太費時費力。
接下來很長時間,村中的女人都會有活幹,也就意味著有錢賺了。大家都很高興,她們也能像男人們一樣掙錢養家,想買點頭油之類的再也不用看男人們的臉色。
這日傍晚,蕭彧和裴凜之從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