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出征 (第1/5頁)
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月初一, 崖州也進行了選拔考試。崖州的人口約為廣州的十分之一,報名人數卻有將近二百人,這說明了蕭彧以及新政在崖州的影響要遠大於廣州。
也是同樣的考題,考試結束後, 先由姚陶、唐敬雲、孟洪、關山等進行初審, 再將試卷送往番禺進行最後的稽核。
這是為了以防試卷在運送途中出現遺失與損壞,考生至少還有一個成績。
崖州報考的人數雖然多, 但成績沒法與廣州的比, 最後錄取的人數在五十人左右, 前六的考生被選中前往廣州,由蕭彧親自面試,且大機率會留在朝中任職。
也就是說, 第一次選拔考試,錄用了一百五十人。此外武科也招收了五名考生,因為報考武科的考生太少了。
分配的時候,番禺留了二十幾人,分別安排到各個衙門中,從基層做起。
蕭彧當初設計的六部中央機構,目前僅有兵部與戶部成立起來了, 兵部由裴凜之領銜,戶部是閔翀負責。
這次考試結束之後, 蕭彧打算將禮部開設起來, 由王啟為尚書, 負責教育、禮樂、民族與外交問題。
蕭彧深知,王啟代表的是傳統儒家思想, 他統領禮部, 教育改革的阻力會比較大。
但放眼整個天下, 能夠認同他思想的,除了裴凜之和閔翀,也就是他親自教出來的那些學生。
而這些學生都還太年輕,根本擔不了如此重任,只能慢慢來。好在現在班底不大,他可以自己多費點心,引導一下教育的方向。
蕭彧去請王啟出山的時候,王啟拒絕了:“恕難從命。如今我乃陛下階下囚,怎能擔此大任。”王啟終於改口了,也就意味著,他已經認可了蕭彧的身份。
蕭彧言辭懇切地說:“我也深知王大人的憂慮。但思慮再三,似乎沒有更合適的人選。如今我朝初創,百業待興,人才奇缺。雖說剛考完選拔試,但到底都是新人,禮部尚書此等職務,非德高望重者不能擔當,所以才請王大人出來主持。請王大人協助我!”
王啟捋著鬍鬚,嘆氣:“非我不願,實不能也。我若是真在你朝擔任官職,只怕族中父老受我牽連。”
蕭彧點頭:“確是我強人所難了。如今禮部尚書之位只能虛位以待了,王大人何時想通了,便可來找我。不過往後我若還是有什麼疑問,希望還能得到王大人的釋疑解惑。”既然不能來當官,那就給自己當個顧問吧。
這點王啟倒是沒拒絕:“願意為陛下效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