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擴軍 (第1/4頁)
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番禺一戰, 讓蕭彧清醒意識到:想要跟蕭禕抗衡,沒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實力,就等同於隨時被刀俎的魚肉, 所以擴充兵力迫在眉睫。
他們到廣州後, 也推行了一系列政改,包括選拔考試、重新丈量土地、減稅、興修水利、興辦學塾。但很多政策不是還沒推行到位,就是效果還沒出來,募兵條件不如崖州成熟,但也還是必須要提上日程了。
地方的人口統計已經結束,廣州境內共計人口二十七萬七千餘戶, 計人口一百萬出頭, 其中青壯男丁二十餘萬。
蕭彧計劃募兵三萬,崖州的募兵效果很好,就是不知道廣州的怎樣。
其實除了募兵,還有一批現成的兵可用, 那就是俘虜。但俘虜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不好好利用,就會傷到自己。
幾場戰爭下來, 他們一共俘虜了超過兩萬的交州兵與安國水師,如何處置這些戰俘是個大問題。
很多官員與將士都認為安國水師慘無人道,全都該被坑殺。
蕭彧想起歷史上那些殺俘的將領,幾乎沒有好下場。人性都有善惡兩面,在失去秩序和道德約束之後, 人性的惡會被無限放大。
安國水師能做出這樣滅絕人性的行為,跟他們的將領不無關係。最後經過激烈的商討, 斬首示眾了一批將領, 以示震懾。
普通的水師俘虜, 則被分批送去修路、開礦。在沒有機械動力的年代,人力就是最主要的生產力。
擴軍需要大量的兵器,蕭彧決定在崖州建造一座兵器廠。
龍虎山的鐵礦儲藏豐富,含鐵量高,然而存在著一個大問題,就是太過偏僻。兵器廠不可能建在深山中,不僅限制生產規模,也不便於運輸,蕭彧決定從龍虎山中開出一條車道來。
山高路陡?那便讓這幫水師俘虜去挖,都是身強力壯的青壯,幹這個最合適不過。讓這些精力充沛的俘虜去幹重體力活,消耗他們的體力,也便於控制管理。
蕭彧還決定在南嶺挖通一條通往嶺北的要道,將來與蕭禕決戰,總不能全靠船隻。待將來一統天下,也便於管控廣州與交州。
要塞易守難攻,不怕蕭禕拿來反制自己。去南嶺開山修路的自然又是水師俘虜。
此外,蕭彧還決定擴修廣交兩州之間的通道,以便加強對交州的控制。
至於原本在崖州挖礦、在廣州境內修水利和道路的交州兵,就可以放回交州繼續鎮守交州了。
交州既已收復,番禺的政令自然也要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