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徵西戎 (第1/4頁)
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是第一次在全國範圍內舉行考試, 嶺北的學子接到通知的時候,離考試時間只剩下三個月,所以這次並沒有進行綜合考試, 而是分科進行的。
科目包括政論、農學水利、法令、醫學、武科、文藝、科學等, 其中文藝囊括了詩文、書法、繪畫、樂律等, 科學則包括算數、天文、格物、造化等。
蕭彧希望文化科技全面開花,而不是重文輕理, 他要挖掘各種能人異士, 讓有才幹的人都能發揮所長。
報考政論的人數自然是最多的, 有的科目不少地方都無人報考。但這不要緊,只要有這方面的需求,學子就會根據這個方向和興趣愛好去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向。
至於錄取比例,則是根據各地的報考人數劃定的。全國考試用的是同一套試卷, 但需要照顧到各地參差不齊的教學水平, 鼓勵落後地區的學子透過學習改變命運。
十一月中旬,初賽成績公佈出來, 有些離京城遠的學子,就可以提前準備進京趕考了,比如寧州的學子, 過完年後再趕考恐怕來不及,得提前出發才行。
今年乾旱的時間長,從七月一直乾旱到十一月, 北方都沒下過大雨。
雍州豫州這兩地災情最為嚴重,糧食顆粒無收, 被蕭禕搜刮多年的百姓家中很少有存糧, 眼見著就要斷炊。
不過官府很快就給大家吃了定心丸, 說不會讓百姓餓肚子。官府從嶺南運了很多糧食過來賣, 並且嚴禁糧食漲價。
官府對糧食進行統一配發,根據每家人口多寡分發糧票,憑票買糧,一家只能買一次,錢不夠可以賒賬,來年有了收成再慢慢還。
這是為了防止有人多買,畢竟官府要保證每家都有飯吃,不能餓死人,也要防止有人從官府買糧出去倒賣。
安國北部雖然遭了災荒,由於南方並沒有受災,兩地調控,對國計民生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
而東西戎境內的情況則大為不同,旱災蝗災過後,赤地千里,百姓吃光了家中的存糧,無以為繼。
為了活命,不少北地的漢人都悄悄地往南逃,進入安國境內,希望能夠討一口吃的,不少人還沒到安國,便已餓死途中,易子而食的情況並不鮮見。
而且就算進了安國又能如何呢,他們進來的地方跟他們的家鄉一樣,也遭遇了旱災與蝗災,不過是靠著官府的救濟才勉強維持著生計,能有多少施捨給乞討的人呢。
人到了飢餓的狀態下,都會變得瘋狂,不少人甚至開始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