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葡萄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好林紅萍女士這時候拿了一小盒蛋糕進來,小小乾脆問道:“媽,公員和官員有區別嗎?”
走進來把蛋糕和塑膠叉子放桌上,林紅萍解釋道:“公員都是部門工作人員。我們現在的制度是官吏不分,政務官事務官也不分。官員都是公員,但公員不一定是官員。
你以後也想去考嗎?”】
無心顧及瘋狂搖頭的主編,得到答案的方文薔仍然心頭迷茫。
大宋執行科舉制已經這麼多年了,以她這些天的觀察,官家和朝堂是不會動科舉的,就算也很饞後世的各種技術,他們也只會是重金養人,招募工匠,但是官、吏、匠的區別依舊存在。
那這樣的話,她到底可以幹什麼呢?
幸運觀眾陷入沉思,而其他人也眉頭緊皺。
這後世,官吏不分?
官員們的態度幾乎都是不解又反對。
官吏有別,自古以來就只有做官的,哪裡有想做吏的,官和吏怎麼能混為一談?
皇帝們也覺得官吏有別,如果都沒區別了,那一個國家幹事的也未免太多,這麼多人的待遇又要怎麼去區分實行?
官員麾下的吏員犯了什麼,罪責是直接問到官員頭上,這也是叮囑他們好好注意。但是官吏不分了,沒有天然的官神權威了,朝廷派去的官員和地方吏員,這要怎麼管?
而一個官老爺養好幾個幫忙處理政事的師爺,師爺文化十分流行的明清朝代,無論是師爺還是官員們都開始想另一個問題:官吏不分了,也就是人人都要幹活,看後世新聞裡他們展露出來的政事就知道了。
那這樣的話,不會是所有公務員,錢糧、刑律都需要樣樣精通精通吧?
明朝的呂施張是個讀書人,人不壞,但是固定思維使然,對後世官吏不分和女子也參與政事十分不滿,認為官吏有別,男女有別,社會上的大家理當各司其職,說了一長串。
他的話聽得不少人點頭,也有不少人嗤之以鼻。
【行吧,他這麼說就這麼說吧,小小還是幫他掛了一下,不過字型普普通通。看看他的資訊,一個四十歲的老秀才,在當地還有點聲望。
等她媽媽出去了,她才說道:“官吏什麼的,國情不同。至於男女有別,做什麼工作,當然是看能力,有什麼碗吃什麼飯。
各司其職,應該是不同崗位的大家各自負責掌握自己的職責工作,而不應該是人就定死在社會的一角了……
真按你的各司其職,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