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拉愛的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白桃桃:“再種一季水稻。”
眾人!!!
“再種一季水稻?”
趙丁氏:“那你這一年豈不是種兩季水稻?收兩次稻子?要是一畝稻產量三百斤,那你這就是六百斤,賣毛糧差不多得是一兩銀子了,嘶~~~”
算著算著,趙丁氏倒吸一口涼氣。
陳葛氏道:“還得交稅呢。”
趙丁氏:“那也是多賺好幾百文呢。”
陳周氏:“只是這樣,那豈不是不能種冬小麥了?好像算來算去又還是覺得差不了多少啊?”
白桃桃點點頭:“對,是不能種冬麥了。不過還可以種點別的。我之前算了一下時間,在七月中旬左右收割水稻的話,我六月中上旬就開始育晚稻的秧苗。這樣等第一季水稻收割之後就可以直接移栽,剛剛好銜接上,中間也不會浪費時間。然後第二季水稻可以趕在十月底十一月初的樣子收割。收割完第二季水稻之後就可以翻地種上冬蘿蔔。”
蘿蔔種植到收割時間短,完全是來得及的。
反正只要趕在三月中旬秧苗移栽之前把蘿蔔收回家,然後把地翻好放好水就差不多。
記得在現世,很早很早以前見奶奶輩種地就是這麼打的時間差。
像最初雜家水稻還沒出現的時候,水稻產量也很低的,只不過有肥料比古代相對又要好那麼一點。
老一輩就會想法子把田地利用到極致。
包括後來出現的紅薯、土豆,都是老一輩慢慢種出來的經驗。
其實種地也需要學習專研的,專研的前提也是需要有學問,越有學問才能種出更好的糧食出來,就像現世的袁爺爺,一輩子專研雜交水稻,若沒有學問,雜交水稻也不是說研究就能研究出來的。
如今的她要不是靠商城買來的雜交水稻,那也只能種一般的早晚稻。
聽完白桃桃的話,鄉親們也覺得白桃桃的安排非常的好,這樣不光能種兩季水稻,還能再種一季蘿蔔。
比起他們現在一季水稻一季小麥要好的多。
趙丁氏:“我們今年應該是來不及了,如今這小麥得到三月底才能收割,四月份才能翻地,等我們翻完地,有毅媳婦這第一季都快要收割了。”
白桃桃笑道:“不著急,我今年也是在實驗,等我實驗成功了明年你們再跟著種也不遲,萬一要是失敗,也不至於讓鄉親們跟著沒收成不是。再說,我這計劃雖然聽起來挺好的,可這能不能成的,我這也沒把握的。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