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多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一方法被認為可以透過刺激耳部穴位,調整氣血執行,從而改善中風口歪的症狀。
中風口噤:使用熟艾灸承漿穴與頰車穴,每個穴位各灸五壯。艾灸的溫熱刺激可以促進經絡氣血的流通,緩解口噤症狀。
咽喉腫痛:將嫩艾搗成汁,慢慢嚥下。此外,還可以用艾葉一把與醋搗爛,敷在喉部,以減輕腫痛。
癲癇諸風:用熟艾灸前後陰之間,艾灸的壯數可根據患者的年歲增減。這種方法被認為有助於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緩解癲癇等風疾。
蛔蟲病(心痛如刺、口吐清水):先取生艾搗汁,在天明時,先吃一點香甜食品,然後服用艾汁一程式,可將蛔蟲打下。
痔瘡:先用槐柳湯洗淨患處,再用艾灸七壯。艾灸的溫熱作用可以促進血液迴圈,緩解痔瘡的症狀。
水眼腫痛:用艾燒煙,將碗蓋住,稍等片刻,刮取碗內的煙煤,以溫水調勻後用來洗眼。若在水中加入一點黃連汁,效果更佳。
臉上黑痣:將艾灰、桑灰各三程式,淋水迴圈幾次取汁,濃煎成膏。經常取少許敷在黑痣上,可使黑痣爛脫。
鵝掌風:用艾四至五兩,加水四至五碗,煮五、六滾後,倒入大口瓶內。將手心放在瓶口上,讓熱氣燻。待水冷後,再次加熱燻。這種方法對治療鵝掌風非常有效。
疔瘡腫毒:用艾蒿一擔燒成灰,淋水取汁,以一、二合調和石灰成糊。先用針刺瘡至疼痛,再點藥,三遍後即可見效。
背瘡初發:在患處先貼上溼紙,觀察紙先變乾的地方即為瘡頭。然後用艾烘灸,不計壯數。疼痛的患者灸至不痛,不痛的患者灸至痛,毒即可消散。若毒不散,也不會內攻。
艾的功用是溫氣血、逐寒溼、調經安胎。然而,艾性至熱,不宜長期服用。對於老人丹田氣弱、臍腹畏冷的情況,可以用熟艾裝在布袋中,兜在臍腹處,能感到溫暖舒適。患有寒溼腳氣的人,將艾放在襪子內,也有很好的療效。
李時珍在他的醫館中,對一位腹痛不已的農夫進行診斷。他一邊詢問農夫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一邊仔細觀察農夫的面色,然後用手輕輕按壓農夫的腹部,判斷出是消化不良。
他從藥箱中取出一小把艾葉,告訴農夫這是“溫中散寒、止痛安胎”的良藥,讓農夫回家用艾葉煮水喝。農夫半信半疑地拿著艾葉回家,按照李時珍的方法煮水喝,沒想到第二天腹痛真的消失了。
農夫感激涕零,特地跑來醫館向李時珍致謝,還帶來了自己種的新鮮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