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逸的腿毛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話了。
可這期的內容,卻是實實在在的告訴了他們,華夏的土地並不廣闊。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擁有著遠比華夏還要富饒、寬廣的土地。
那裡有能生長在泥裡,產量巨大的土豆,有模樣酷似高粱,但產量也遠比高粱要大的玉米。
還有可以用來織布保暖的棉花、可以用來榨油的落花生等等等等。
與這些優質農作物比起來,華夏好像並不是那麼的被上蒼鍾愛……
除了這些,還有賈瓚在文章中所述的殷商遺民。
關於這一點,掀起的熱議還要更大。
無數人找來了過去的史書,開始逐字逐句去尋找這些殷商遺民的蹤跡。
只要真的找,那自然並不困難。
畢竟賈瓚的這個說法也是從史書上扒下來的。
但關於這些人究竟是不是,卻直接導致輿論場分裂為了兩派。
一派認為此說法毫無根據。
以當下的能力,遠渡大洋尚且困難重重,更何況是幾千年前的殷商殘民。
另一派卻認為,既然晉王都已經說了,他們是從冰原之上涉足而過,那為何非要揪著這點不放呢。
再者說,你說他們不是殷商後裔,那你們給解釋解釋,攸侯喜那批殷商人究竟去哪了?
兩派人馬各說各話,誰也說服不了對方,吵的面紅耳赤,很是熱鬧。
一時之間,長安大小茶肆酒樓之中,到處都是關於此事的爭吵。
有的甚至吵出了火氣,當街動手的也大有人在。
眼看著事情越鬧越大,甚至有了幾分失控的跡象,朝廷也坐不住了。
一時之間,彈劾賈瓚妖言惑眾,蠱惑天下的奏摺雪片一般飛到了內閣。
賈瓚已經有段日子沒被人罵過了,現在這種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
這些奏摺自然不會有什麼結果。
但這事不解決似乎也不行。
最終,事情傳到了太傅楊楷的耳朵裡。
他老人家發了話出來。
是與不是,過去親眼看看不就知道了?
楊楷德高望重,威望輩分屬實太大。
他一句話便平息了這場爭論。
不過爭吵聲雖然降低了許多,但不代表兩派人就此服氣了對方。
大梁朝廷的國庫雖然窮的叮噹響,但民間有錢又閒的發慌的大有人在。
其中認同大洋對面就是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