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的海王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國公爺,下官羨慕呀!”邊上的官員低聲恭賀道。
魏國公只能謙遜地一笑。
卷子依舊傳看著,而天乾帝則喚了一聲:“遊卿,可有話說。”
御使大夫深吸一口氣,出列,恭敬行禮道:“皇上,臣……若非親眼所見,實在不敢相信,可如今,只得道一聲庸才碌碌,井底之蛙不知天上星耀閃爍。臣眼界所限,慚愧。”
“其餘愛卿呢,可有異議?”
所有的大臣搖了搖頭,謝閣老道:“皇上,無需多問,賀惜朝當為院試魁首。”
“好。”天乾帝笑道,“既然你們沒有,朕有,賀惜朝。”
“學生在。”
“此文你尚有餘力,話未說完,可是?”
賀惜朝聽此,垂下的臉上微微翹起了嘴角。
這文前篇譚述遵循古制的好處,到後篇卻只提出了一個問題。
論遵循古制,應崇儒家先賢的朝代,在大齊之前不只一朝一代,為何延續至末,皆逃不開冗官汙吏、土地兼併、苛捐雜稅等歷史性問題?若說古制有錯,應變法革新,可為何有朝末代皇帝因大舉支援變法,違規祖制,想要根除上訴問題卻官民沸反,反而加速王朝覆滅?
是以在遵循與變革之間,或許並非如涇渭之界如此清晰,卻需後人摸索和探求。
賀惜朝到了這裡,這文便結束了。
而如何摸索,如何探求,這些具體的方法,他想說的話,卻沒有寫上答卷,在草稿上被三行重墨給抹去。
後世都知道一項改革總是得預設之後調查取樣,再資料分析,接著定點小範圍試驗……一步步,循序漸進方能如列車入站,平穩順利。
只是現在為時過早,賀惜朝若是寫了給帝王一個念頭,怕是要在朝中造成大的轟動。
大皇子羽翼未豐,他年紀稍小,無權無勢,實在沒必要冒出這個頭。
是以天乾帝這一問,賀惜朝道:“是,皇上,不過後續留白,學生尚未有任何進展,不敢胡亂而作。待學生慢慢求證,尋找穩妥之法,再來填白。”
天乾帝點了點頭,“甚好,你年紀雖小,卻有這般見識,朕實在高興,魏國公有個好孫子啊,怪道敢發如此毒誓。”
魏國公出列道:“皇上謬讚,老臣慚愧。”
“無妨,既然考驗一過,這秀才案首之名依舊歸賀惜朝,朕為他正名。”接著天乾帝看向賀惜朝,“朕極為期待,後續的鄉試,會試,你又有何驚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