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益的方式,比如不戰而屈人之兵。
於是王猛回答:將軍不遠千里深入敵後,長安近在咫尺卻不渡灞水,百姓看不清將軍之心啊!
桓溫被說穿心思,一言不發。
王猛卻看出東晉和桓溫都沒有前途,因此決定到苻堅那裡去做諸葛亮(事實上苻堅也是這麼看待他的)。只要能成大業,胡人或漢人又有什麼所謂呢?[19]
苻堅與王猛一拍即合,正如石勒和張賓。
有了王猛,苻堅加速了前秦的漢化,同時加速了統一的程序。公元370年,也就是中亞匈奴人越過伏爾加河的四年前,前秦伐前燕。王猛在陣前召開誓師大會,意氣風發地說:王某受國重恩,決不貪生怕死。今與諸君同心同德共建奇功,光宗耀祖報效國家,大家說好不好?
眾將士一片歡騰,破釜棄糧奮勇向前。
結果,前秦大破燕軍,前燕亡。
毫無疑問,這裡面有利益驅動。比如大將鄧羌,就是在王猛許諾了他想要的職位後,才一躍而起的。但王猛把氐人的政權看作了自己的國家,卻同樣毋庸置疑。他已經拋棄了那個自以為是的東晉,認異族為自家了。
這樣的漢人,應該不止王猛一個。
事實上對於廣大民眾而言,誰當皇帝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日子過得如何。而在苻堅和王猛的治理下,前秦河清海晏國泰民安,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從長安到各州都開通了國道,沿路也種上了槐樹和柳樹,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驛,商旅暢通於道,行人謳歌於途。[20]
前秦能夠實現更大的統一,並非沒有原因。
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苻堅的厲行改革肯定至關重要。作為新建政權,前秦在初期難免部落習氣,勳貴和豪酋更不乏橫行霸道之徒。王猛卻不畏強梁,上任之初就整肅風紀嚴明法制,狠狠打擊不法分子,結果被既得利益集團和氐人上層貴戚一狀告到了御前。
苻堅決定親自審理此案。
有趣的是,苻堅的斷案標準是儒家的。他問:朕聽說為政以德,治民以仁。卿上任不過幾天就殺人無數,為什麼要如此嚴酷呢?不覺得太過分了嗎?
王猛說:宰寧國以禮,治亂邦以法。天下太平,當然可以一團和氣;兇猾橫行,就必須重拳出手。其實,很可能還有一句話他沒有說出來:對待知書達理的當然可以溫良恭儉讓,對付沒文化的野蠻人就只能用鞭子。
聽完這番話,熟讀漢學經典的苻堅很自然地把王猛理解為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