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5/6頁)
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知道個屁!
罷了,走一步算一步,大不了大明建立之後,他就立刻將資產轉移到海外,等胡惟庸一得勢,就攛掇老爹辭官歸隱。
陳標撓撓自己的小腦袋。他能記住的明初的人物不多,胡惟庸應該是類似於明初文臣之首的人,但為什麼他從未聽老爹說過?
老爹開口閉口就是李善長李先生,胡惟庸哪去了?
劉伯溫也不見蹤影。說好的明初是劉伯溫和胡惟庸打出狗腦子呢?
陳標撓撓頭,再撓撓頭。
朱元璋抱著陳標,幫陳標撓撓頭,再撓撓頭。
“兒子,你怎麼總撓頭?你頭頂就這麼一個小揪揪,難道還能長跳蚤不成?”
陳標一記直拳砸在朱元璋的鼻樑上,終於把朱元璋打疼了一次。
……
所有文人都等著朱元璋屈服。
但朱元璋他不僅不屈服,還拔營親征揚州去了。
文人們大失所望,紛紛投靠張士誠和徐壽輝。朱元璋的風評急速下降,甚至四處傳起了朱元璋把文人殺了片肉下酒吃的可怕謠言。
徐壽輝正在和已經露出反意的部下陳友諒打得火熱,暫且沒空關注文人;張士誠笑出了狗叫聲。
張士誠盤踞浙西,早已經降元,被受封為太尉。
這幾年年年旱災、蝗災、水災輪著來,到處都缺糧。元大都失去了南方的產糧地,捉襟見肘。張士誠從至正十七年(1357年)起,年年向元大都輸送漕糧十一萬石。
可這天災人禍不僅是元大都那邊的人有,浙西的百姓也被天災波及,他們還要供奉張士誠。
浙西百姓種出來的糧食,減去天災人禍的消耗,減去士紳豪強的剝削,減去供奉張士誠部的稅費,還要減去他們給元大都輸送的十一萬石糧食,才是他們的口糧。
一道簡單的算術題,就能知道浙西的普通百姓在張士誠統治下生活得如何。
今年是至正十九年(1359年),天下又發生了大災荒,餓死者無數。
但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張士誠統治浙西后,浙西再無戰亂,經濟繁盛,百姓安居樂業,被佔領浙東的野蠻朱元璋部壓榨的貧苦無依的老百姓們紛紛投靠張士誠,人口迅速增加。浙西一片欣欣向榮,彷彿盛世。
張士誠禮賢下士,拿出無數金銀珠寶、香車寶馬、良田美宅、歌姬舞伎送給有得有才的文人們,對大才之人倒履相迎。
文人紛紛稱頌,張士誠有明主之相。未來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