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翻盤 (第5/7頁)
Priest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味著這件事不是由雁王主導,他只有義務,沒有權力。事成之後也是人家正使的功勞,但萬一出點什麼亂子,那可供拿雁王做文章的地方就多了。
可惜,天不遂人願,方欽希望看到的“亂子”沒有出現,雁王在江北大營混得如魚得水,人緣極佳。他本來就很會討人喜歡,跟眾將士又有並肩作戰的情分,還有鍾老將軍和顧昀的面子保駕護航。
朝廷派出的使者十分有眼色,到了江北後一切以雁王馬首是瞻,加上顧昀平日裡書信不斷,十天半月還會專程過來看一眼,在兩江沿岸欺負西洋人的工作可謂十分順利,期間打了三四場小型水上戰役,便宜佔到了,兵也練了,李豐也說不出什麼,反而隱約覺得有點對不起雁王——所謂遠香近臭就是這個道理。
而與此同時,另一件讓方欽始料未及的事發生了,這使得他愣是沒能騰出精力來趁機往兩江之地安插勢力——
第一批烽火票到期,要還錢了。
第一批烽火票的地位非常特殊,說是風雨交困的大梁王朝的起死回生藥也不為過,當時倘若不是有這一批物資支撐了顧昀在西域的那場勝仗,在北方戰場重重重壓,國內紫流金又告罄的情況下,西洋人再一次圍困京城只是時間問題。
首批認購烽火票的人對國家有大恩,於情於理這個債務必須要還,若是朝廷不拿出這個錢來,那不但是失信於人,以後烽火票都發不出去是肯定的,之前雁王好不容易推行的“烽火票在民間可等價金銀,禁止商戶拒收”的政令也將成為一紙空文。
這樣一來,就算別人答應,那些吏治改革初期為了烏紗帽捏著鼻子認購了大量烽火票的朝廷大員們也不能答應。
直到此時,方欽才不得不承認,雁王雖然手段激烈,借刀殺政敵從不手軟,動起改革的刀來想剜誰的肉剜誰的肉,乃至於得罪了一大批人……但他卻終究早早埋好了一顆種子,敵我不分地把滿朝上下都綁上了他的賊船。
按著軍機處的本來規劃,首批烽火票在發售伊始,就有了後續方案:第三批烽火票正好在到期日前一個月面世,按著以往的經驗,一個月差不多能賣個七七八八,這一筆籌措的銀錢中,有一部分是預留給歸還首批債務的,無論是時間還是金額都綽綽有餘。
可是誰也沒料到的是,雁王這麼一走,民間大小商賈不買賬了!
方欽知道十三巨賈私下裡是站在雁王那邊的,但大梁幅員遼闊,難不成除了這幾個野心勃勃想要參政的之外,別人都不做生意了嗎?再者還有那些想削尖了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