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知之明,李翰林算是明白了,感情這位顧翰林都還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李翰林氣笑了,他直接將手中的書往桌子上一扔,而後冷笑著看著顧翰林:“朋友?顧大人,你要是把我當朋友,怎麼你娘改嫁這麼大的事情,都沒有告訴我一聲。”
聽見動靜,同一房間裡其他座位上的官員都不約而同地放下了手中的事情看了過來。
再一聽見李翰林的話,所有人都低笑了起來。
不愧是李翰林,毒舌功力就是高。
“我娘改嫁?”
顧翰林卻是怒了:“李大人,我娘什麼時候改嫁了,你不要平白汙衊我孃的清白?”
李翰林哦了一聲:“那怎麼齊廷業齊先生成了你爹了?”
顧翰林直接就懵了:“你說什麼?”
李翰林:“可是你親口說的,那首《賦得敦俗勸農桑》是你爹作的。”
顧翰林沒由來的心底一慌:“那、那是當然。”
直覺告訴他肯定出事了。
果然,下一秒就看見李翰林一臉鄙夷道:“這話你居然還說得出口,現在朝野上下早就傳遍了,今科會元徐初之並譚正等五名貢士都是齊先生的學生。”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懷疑譚正等人也舞弊了,畢竟三年前連秀才都考不上的人,三年後竟輕而易舉就考上了貢士,聽起來就很假。
但唯獨翰林院一眾官員不會懷疑。
因為會試除去主考官之外,十八房同考官可都是由翰林院一眾官員充任的。
最主要的是——
李翰林:“而且昨天下午,譚正等人便將齊先生以往做過的詩文全都張貼在了貢院之外,任由眾人賞析抄寫,足有三百篇之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文風格,他們原本也沒有仔細去研究,直到這件事情爆發了之後,他們才專門拿那首詩分別和顧閣老、齊廷業兩人的詩稿做了對比,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那首詩的行文風格和顧閣老的截然不同,和譚正等人貼出來的那些詩稿的風格卻是一模一樣。
即便如此也就算了。
關鍵是相比於齊廷業的詩稿,他的八股文以及策論作得才叫一個驚才絕豔,尤其是其中的《醫工策》、《賢良對策》等十二篇文章,論古有識,思力沉摯,大開大合,引得抄寫之人絡繹不絕,導致貢院附近的書肆裡的紙價一夜之間翻了一倍不止。
至少顧閣老寫不出這樣的文章來。
如此足以說明背後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