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公社竹編工藝社 (第3/3頁)
煜煜吃魚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要以為只有南方地區大量生長竹子。
東北地區也有著一片片竹林。
建國之前,當地不少老百姓靠著這門手藝換取吃穿。
60年代,各種私人商業活動通通被禁止。
誰敢靠編制工藝品換錢,誰就是留尾巴。
是要受到批判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兩年,風向有所好轉。
李朝陽力排眾議,硬著頭皮搞起來工藝社。
沒承想,效果還挺好。
不過相關問題也來了。
竹編工藝品不僅有小件,更有林凱峰看到的大件。
怎麼送到市裡,成為首要難題。
靠著肩挑手拿,路程就要兩天一夜,還沒算路上的吃喝。
鄉親們沒有多餘的錢住店。
天黑只能睡在荒郊野嶺。
每次出去送貨,總要有幾個人生病回來。
受限於交通運輸,工藝社的收益只能維持溫飽。
李朝陽想要擴大規模,手裡又沒有錢。
一旦有了農用三輪車,再大的東西都能裝下。
持續不斷地送到市裡,拿到商業部門給的錢,就能擴大竹編工藝社規模。
對現在的老百姓來說,竹子編成的各種生活用品和傢俱擺設,才是他們需要的。
像剛才給林凱峰的竹編工藝畫和其他小巧的竹編工藝品。
只有部分領導幹部,知識分子才會買。
也是因此。
工藝社的主要產品方向,一直放在竹床,竹沙發,竹茶几等大型傢俱擺設上面。
“竹編……竹子……”
林凱峰走到院裡的沙發坐下。
李朝陽跟著一塊走進去,小心的說道:“林凱峰同志,你看公社這邊,能不能賒幾輛農用三輪車?”
林凱峰抬手,示意李朝陽先不要說話。
喜歡重返78:搞個科研,鷹醬怎麼全慌了?請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