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博古叫屈 (第4/5頁)
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0月初,中革委命令各軍團在興國、于都,瑞金等地集結,令地方部隊接替主力防務。敵即佔興國、古龍岡、寧都、石城、長汀、會昌一線。
此時,中央決定成立以項英為書記的蘇區中央分局和以陳毅為主任的中央政府辦事處,領導留下的紅十四師和地方部隊一萬六千餘人(傷病員近二萬人)堅持鬥爭。
10月10日晚。中央、紅軍總部從瑞金出發開始戰略轉移,向湘西進發。在此之前,周恩來曾先期趕赴于都選擇行軍路線,組織架橋。
10月11日,朱、周、王釋出命令:決定將軍委總司令部、總政治部及直屬隊(幹部團、工兵團、警衛部隊)組成第一野戰縱隊共五千人,與主力紅軍組成野戰軍一同行動。葉劍英任司令員。博古、李德、周恩來、朱德隨司令部行動;毛澤東、洛甫、王稼祥編在一縱所屬的中央隊。
在此之前,中央將中央機關、政府機關、後勤部門、總工會、青年團等單位組成第二野戰縱隊,李維漢任司令員兼政委。二縱隊共約一萬人。其中近五千人是剛入伍的新兵,負責運輸機器裝置。
周恩來非常理解博古的情緒。日以繼夜的、多方面的準備,大到第七、第六軍團的戰略行動,以及戰略轉移後中央蘇區的種種安排,小到西征路上婦女用的衛生紙、病號用的便盆,哪一點是無準備呢?戰略轉移幾近一個“國家”的搬遷,連鉛印廠都帶著,哪一點像倉促逃跑?即使錯了,敗了,也不能任何汙水都隨意往他人身上潑!可是,周恩來不能助長博古和李德的憤憤不平,如果糾纏在個人功過是非裡,那將影響大局。
周恩來記得克勞塞維茨說過:“在戰略上一切都非常簡單,但是並不因此就非常容易。”猶如圍棋的落子,投下去是簡單的,可是哪一步是對的,哪一步是錯的,就很難說。即使在覆盤總結時,也會爭論不休。他對種種議論,採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他認為目前去計較這些個人對錯得失,是沒有意義的,必須把目光集中在現實的決策上,他像揮開蚊蠅紛擾似地擺擺手說:“現在,不去想過去的是非為好,咱們還是看看二、六軍團在什麼地方吧。”
李德表示贊同,他俯在圖上,用手大約量了一下,稍稍舒心地說:“並不太遠。”
“從地圖上的直線看當然不遠,”周恩來苦笑道,“可是翻山過水繞彎子,再加上敵人的堵截,就很難說。二、六軍團遲遲不能會合,原因就在這裡……”
“那麼,要二、六軍團也向我們靠攏,”李德兩拳相碰,做了個雙方伸臂握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