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視察是為了統一 (第2/5頁)
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歷漢、曹魏、晉、北魏、隋、唐、梁、後唐、宋等九朝,為時近千年,其建都之長僅次於西安。洛陽形壯勢雄,是中原的心臟。傅毅有《洛陽賦》:“被崑崙之洪流,據伊洛之雙川,挾成臬之嚴阻,扶二崤之崇山……”
行營秘書長楊永泰是當時的才子,1915年任上海《中華新報》的主筆。他充當解說員,使端納這個中國通為之感佩之至。他們隨蔣、宋之後,迤邐而行。宋美齡雖無興趣,置此前呼後擁的場合,也謹言慎行,作出一種嫻靜高雅莊嚴之態。從老子故宅東行,出雙龍巷西南,入孔子廟,廟前有碑峙立,上刻“孔子問禮於老聃處”。
此典故唯楊永泰最熟,當眾講解:“孔子適周時,嘗問禮於老子,老聃曰:‘子所言者,其人與古,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者,若是而已。’
“孔子甚為贊服,歸後對弟子說:‘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乎?’……”
侍衛長宣鐵吾插言道:“我看老子絕非龍,只有委員長這樣雄才大略的人才能稱得上龍。”
因為阿諛奉承得過分直露,無人附議。蔣介石裝作沒有聽見,卻面呈喜色。晏道剛提議去看洛神廟。
洛神典故,參觀者大都熟悉:相傳伏羲有女,下嫁諸侯,夫死,女投洛水殉節,後人念其貞潔,祀為洛神。
“曹植的《洛神賦》不是很有名嗎?”蔣介石目視洛神像回頭問楊永泰。
“這是歷史的誤會,”楊永泰犯了文人賣弄學問的通病較起真來,“曹植的《洛神賦》並不是為伏羲之女寫的,而是為甄妃寫的。”
宋美齡表示了極大的興趣,願聞其詳。此時,侍從人員已在廟廂擺好茶座,請參觀者小憩。
楊永泰不拘細謹,侃侃而談,有些得意忘形。他說三國時期,袁紹子婦甄氏美絕天下,魏主曹丕納為妃,終遭郭後讒言而死。曹植為了懷念她,做了一篇《感甄賦》,辭極豔麗淫穢,曹丕得知,索閱此賦,曹植怕獲罪於魏主,只好改名為《洛神賦》獻給曹植,後人不察此情,信以為真。
“你能背幾句嗎?”蔣介石手捧茶杯興趣盎然。他已經從閱兵典禮上的狂烈激情中解脫出來,變得怡然自得了。
“我只記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