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辯上一辨 (第5/7頁)
遙的海王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事還能成為免死金牌?貪汙就是犯罪。律法有其嚴肅性和公正性,三歲小兒都懂犯法就該受到懲罰,沒有前提條件。越了雷池,就該受到雷擊之罰!否則貪縣令能因為富縣免了貪汙之罪,那麼朝廷上上下下那麼多官員,是否也能揪著一點成績免了其他死罪?”
賀惜朝解釋的時候,臉上的神色依舊淡然,口吻清冷,語調不緩不急,彷彿並無一絲感情色彩。
“那清縣令呢,貧縣本就貧困,他都跟百姓一起吃苦捱餓,也已經盡力,就因此被革職謫貶,未免也太不近人情。”此時另有人問道。
賀惜朝直接反問:“街邊人品端方的貨郎也一樣能吃苦捱餓,可為縣令?”
“這不同,能成縣令者必然是有功名之人,那貨郎怕是連大字也不識一個!”
“哦?在坐的皆能讀能寫,每個都四書五經滾瓜爛熟,經史典故瞭然於心,為何還有上榜落地之分?”
另有一書生回答道:“自是才學不同。”
賀惜朝眉梢一挑,“沒錯,科舉取士,取得是有才之人,不是平庸之輩。通俗一些便是能行就上,不行就下。縣令者,不能使治下百姓吃飽穿暖,還當什麼縣令?不過清縣令畢竟沒有犯法,不過是謫貶而已,治縣之法可以學,將來一旦有所成績,照舊能夠復起。”
“對,賀公子說得有理。”
賀惜朝身後的書生忍不住喊了一聲。
賀惜朝微微一哂,繼續道:“至於兩縣接下來的縣令,朝廷科舉正源源不斷地選拔人才,總有即有才華又有品格的人能夠勝任兩縣縣令,就如在場的各位棟樑之才。”
這話有些稍稍俏皮了些,不過卻使得有些尖銳的氣氛變得緩和。
畢竟好話都愛聽,倒是不好再與賀惜朝針鋒相對了。
之後賀惜朝稍稍思索,然而轉向嶽山居士的方向,這次恭敬地行了一個大禮道:“嶽山先生,此題頗有深意,然畢竟過於簡陋,惜朝的答案也並非周全令人滿意,不過提供一個思索方向罷了。”
嶽山居士問道:“賀小友此話何解?”
賀惜朝說:“放入實際之中,大齊的貧縣有很多,吃不飽穿不暖地也不少。然而各縣貧困的原因皆有不同,此題之中沒有提及兩縣因何貧困,便無法深入分解。大齊中奎梁縣,乃是松江年年決堤之故,淹了莊稼,才顆粒無收,百姓飢寒交迫。若是清縣令解決不了決堤這個問題,這個縣只能貧困,倒也怪不了他無能。題目中也沒提到貪縣令如何在三年任期之內,使原本民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