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應所謂“若不去宋”的確切含義 (第1/5頁)
尚小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3月13日應夔丞給洪述祖的信中,還有一項重要內容,也就是第三項內容,是直接回應洪述祖3月13日電文中“燬宋酬勳位”指示的,內容如下:
功賞一層,夔向不希望。但事關大計,欲為釜底抽薪法,若不去宀木,非特生出無窮是非,恐大局必為擾亂。雖中間手續,無米為炊,固非易易,幸信用尚存,餘產拼擋,足可挪攏二十餘萬,以之全力注此,急急進行,覆命有日,請俟之。[193]
此處“功賞一層,夔向不希望”,不過是客套之辭,或假意表示。若應夔丞真是“向不希望”“功賞”,也就不會有前文所述應夔丞向洪述祖提供革命履歷,以及呈請大總統論功行賞之舉動了,“蓋勳位在吾人觀之,固毫無價值,而在應、洪觀之,則以為至尊至榮之物,莫逾於此”。[194]應夔丞願去殺宋,“酬勳位”之賞不能說毫無吸引力。
引文中“若不去宀木”之“宀木”,乃“宋”的析字,即“若不去宋”之意。其意涵極當注意,相關解釋頗多,但分歧甚大。在政府一方面,視該四字為殺宋起意於應夔丞的有力證據。如袁世凱“勘電”就據此四字將應夔丞視為暗殺主謀,他說:
三月十三日以前各函電,似皆為解散歡迎國會團,及應、洪串謀挾制訛詐各事,與鈍初被刺案無涉。自三月十三日應致洪函,有“若不去宋”云云,寓有造意謀害之點。嗣後各函電,相承一氣,確與宋案有關,是主謀暗殺者已可概見。[195]
趙秉鈞自辯“勘電”也將此四字視為殺宋與自己及政府無關而“起於應之自動”的關鍵證據:
蓋應犯謀刺宋教仁,其殺機起於《民立報》載宋在寧演說,三月十三日應致洪函已明言之。以前各函電計時宋教仁尚在湘中。如洪述祖二月一日函有“大題目總以做一篇激烈文章方有價值”之語,二月二日函有“須於題前密電老趙索一數目”之語,則前語藉解散歡迎國會團以恐嚇政府,後語為以解散該團自任,以便其私圖。是時正滬上歡迎國會團發起之初,馬跡蛛絲,尚堪尋索。其二月四日以後各函,則入於收買“提票”之事,直至三月十三日函,始露謀殺之端倪。即以該函中“若不去宋”一語而論,系屬反挑之筆,尤見去宋之動機起於應之自動,而非別有主動之人。文理解釋,皎然明白,此證明中央政府於宋案無涉者也。[196]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所藏程德全、應德閎宣佈宋案證據之通電夾註稿,在“若不去宋”四字旁批有“禍起於此”一語,又在全電末尾批註一段文字,關注點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