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言先生的《豐L肥臀》時,好像也描述了這種事情,這是其它書所不敢寫的。
“好多東西都這樣啊,越用越好用,越不用越不好用。比如門上的鎖,天天插,就好開,經常不插的鎖,就鏽了,想到要開的時候,反而開不開了,直接廢了。”阿姨的例子,好像別人也舉過,他想,但是,別人都說“開”,她卻說“插”,這詞就用得精確了,更具體、形象、可感了,這可能就是城裡人的精明之處吧。
“腦子越用越活!我們老師講的。”其實是他經常跟學生們講的。
“什麼東西都這樣,活的是這樣,死的也是這樣……死水如果一潭,過不了多久,一定臭了……對了,你大伯是否早就去世了?”
“你怎麼知道?”
“我猜的。”
“阿姨聰明,神運算元一樣,連這都能測算到。”
“因為我家他也是去得早。”
“對不起,讓你想起傷心的往事。”
“沒什麼呀,過去了,就過去了,如果你大伯健在的話,怎麼至於讓你大嬸落到這麼苦慘的地步呢?”
“得絕症的,不瞞你說,雖然我是相信唯物論,無神論,但是,就像我媽說的,這是命,既沒有辦法治好,也沒有辦法預防。”
“不,你這個是錯了,這真的不是命。虧你還是老師,教授呢,‘病從口入’,吃好是一方面,你看,我做給你們吃的,餐餐有肉吧?虧待自己,身體也就要虧待你。另外,也要活動好,當然,不是像農村人,下死力,做苦工,用蠻勁,這樣會累壞的,有些地方損傷了,當時不覺得,老了就曉得苦。”
“對呀,我媽說了,小時候受的傷,如果當時沒有治好,老了就會‘榫痛’,後悔就來不及了。”他懷疑,這個“榫痛”就是關節痛,鄉下人不知道這個叫“關節”,但知道木工傢俱的“榫”,是木與木交接的地方。
“是啊,平時愛護好,養護好,就不會在老了之後去了多的。”“去了多的”是他們的地方話,大意是花去的比當初的成本大得多,划不來,不划算。
“可是,最主要的,是你沒有時間啊,又要省錢,那也是逼不得已的事情。”他知道,農村人,以及像他這樣生活條件艱苦的人家,懂得道理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比如,都知道身體淋多了雨要得關節炎,但不可能每次砍柴都帶雨傘啊,帶了傘就要少挑一點柴火,每一根柴都要一份力氣,怎麼可能為了不淋雨而少擔柴呢。
“所以,要掙到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