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0 (第2/3頁)
餘何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驚醒,披衣起身,翻看沒閱完的章子,確保沒有紕漏,之後便難以入睡。夜半獨步漫步王宮,不知不覺地走去佛殿,點起一盞長明燈,在那座一視同仁的佛像前默默祝禱,向佛祖虔誠祈問他的歸期。
憑藉著茶馬交易得來的精良馬種,烏茲王軍的騎兵陣銳氣無雙,所向披靡。這數月來,鄒雲領著騎兵,依次收復了周邊一些小國,壯大勢力,威名遠播。
今日,天方矇矇亮,朝露不敢懈怠,換上一身侍衛服飾,頭戴面紗,和鄒雲等親衛一道去烏茲王庭外的農莊視察。
正值酷暑,日頭毒辣,地上焦黃一片,多成旱地,新種下的禾黍麥苗枯萎了一大片。
朝露示意親衛勒馬,不要讓馬蹄踩踏農田。她下了馬,和眾人一道徒步走在田埂上。
她按照洛襄臨去前交待的,將他帶來數百座金身佛像放入大爐,熔作了銅錢和金葉子,用以賑濟災民,興修水利。
朝露彎腰撈起一片枯葉,面露心疼,轉身問鄒雲道:
“井渠建得如何了?”
每逢夏日,地上河盡數乾涸,無水灌溉農田,極易造成饑荒。沙地滲水迅速,天山融雪和雨水彙集在地下,無法汲取。
朝露月前就命親兵自山坳處開挖一道道暗渠,鑿井之後,彙集地下的冰川融水和雨水,井下水流相通,利用山體的自然坡度,將低下積水引自地面,用以澆灌旱地和用以民生。
“王,看那邊。”鄒雲朝她身後一指,笑道,“已修至山麓,那一片的農家已盡數用上了井中水源,產下的糧食除了自足,還有剩餘可銷往各地。”
朝露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見不遠處的山巒腳下,一個個井渠露在地面的坑口連綿十餘里,如盤龍般自山麓蜿蜒而下。
“王,如何得知這一妙法?此一旱季已救了無數災農了。”鄒雲好奇道。
“書上看來的。”朝露笑了笑,掩住隨風揚起的面紗,擺擺手掠了過去。
其實並非書上看來,是前世國師教過她的。
井渠之法,正是國師首創,自漢地傳至西域。
自大梁一統西域,設西域四郡之後,為防北匈捲土重來,需得在各郡屯兵屯田,國師便派兵長期駐守郡中。在烏茲屯田遇到難題,因夏季旱地缺水,種糧收穫甚微。
她自詡西域出生,對西域瞭如指掌,妄言烏茲夏季難以自產,只得向其餘郡調糧。
國師淡淡瞥她一眼,將一幅圖紙遞予她道:
“塞外乏水,且沙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