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培養君王 (第2/3頁)
我要退休>/a<>br< >br<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式來輔助君王,這個就需要兄長與陛下來定奪。”
“但在我看來,世間沒有完美的制度,不管是曾經的丞相輔佐,還是現在完全交予君王處理,還是我說的內閣,它們各自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弊病,最終還是要看君主的治理。”
朱標聽到朱昱的這句話也是認同地點了點頭。
“因此,我覺得相比在意採用哪種輔佐形式,不如更多地關注每一代君王的培養。”
“若是後世君王都有著陛下的雄才大略,想來無論是曾經的丞相輔佐,還是內閣輔佐,或者其他某些方式,都很難出現權臣。”
“因此對於每一代儲君的培養除了教授儒學經典,我認為還應該多教授其他內容,比如兵事知識的教導,畢竟君王不需要科舉,更不需要成為大儒,更多的是需要對國家各種政務的瞭解。
這樣做的好處便是,每代君王所學不限於儒學,這樣能儘量避免出現君王不動兵事胡亂指揮的情況發生。
若是可以的話,最好是每一代儲君都能親自到民間看看,看看什麼是真正的民間疾苦。
要不然明明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卻在文官口中變成了百姓富足、盛世太平。”
說到這裡,朱昱看向朱標道:“想來兄長也是在史料上看過,不少朝代的君王一生走得最遠之地便是皇宮都皇城郊外。
尤其是當一個王朝發展到後期,君王會被文臣以各種理由困鎖在皇宮之內,根本無法知道宮城外的百姓到底什麼樣的生活,一切都是從那些大臣口中得知。”
朱標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道:“不錯,為兄確實在不少史書上看過類似描述。”
這時朱昱又繼續道:
“而且除了請老師來教授以外,每代君王也要花費更多時間親自教導,畢竟有些東西不是作為臣子的能教授給儲君的。
這樣一來,每一代君王可以繼承前一任君王的治國理念的同時根據當時的國情增加自己的治國理念。”
“比如,漢朝自劉邦開國之初,為了恢復民生,於是施行了‘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其後文景二帝亦是秉承此治國理念,即便是遇到了匈奴的羞辱也未改此治國理念。
直到漢武帝,由於有了前任君王的休養生息下的積累,漢武帝才能出兵北漠,將不可一世的匈奴大敗,有了‘漠南無王庭’。”
“但這也就意味著每代君王需要有更多的時間用於教育皇子,以及良好的身體狀況使得每代君王傳承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