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生平及創作年表 (第3/6頁)
赫爾曼·黑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爾伯特·韋爾蒂(Albert Welti)的房子裡。
1913 《印度札記》(Aus Indien)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
1914 小說《羅斯哈爾德》(Roβhalde)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
兒子馬丁患神經方面的疾病;
11月3日,《啊,朋友們,不要唱這調子!》(O Freunde,nicht diese Töne)在《新蘇黎世報》上發表,帶來德國民族主義者的仇視與謾罵。也因為這篇文章羅曼·羅蘭開始與黑塞通訊,並結下深厚的友誼。
1915 《克努爾普》(Knulp)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
詩集《孤獨者的音樂》(Musik des Einsamen)出版;
短篇小說集《路邊》(Am Weg)出版;
短篇小說集《美妙少年時》(Schön ist die Jugend)由菲舍爾出版社 出版。
1916 父親去世,妻子開始出現精神分裂,加上小兒子的病痛讓黑塞精神崩潰;
首次接受心理治療,醫師是榮格的學生J.B.朗格。
1917 別人建議黑塞停止寫批評時事的文章;
首次匿名在報紙和雜誌上發表文章,筆名為“埃米爾·辛克萊”(Emil Sinclair);
開始寫《德米安》(Demian)。
1919 匿名出版政治宣傳冊《查拉圖斯特拉歸來》(Zarathustras Wiederkehr);
家庭破碎,與在精神病院的妻子分居,孩子託友人和親戚照顧;
離開伯爾尼,遷往位於瑞士蒙塔涅拉/提契諾的卡木齊居,開始長年的獨居生活;
隨筆和詩歌集《小花園》(Kleiner Garten)出版;
小說《德米安》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採用筆名埃米爾·辛克萊;
文集《童話》(Märchen)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
建立並主編出版雜誌《我向活人召喚》(Vivos voco)。
1920 《畫家的詩》(Gedichte des Malers)出版,收錄了十首附有水彩畫的詩;
陀思妥耶夫斯基評論集《窺探混沌》(Blick ins Chaos)出版;
小說集《克林索爾的最後一個夏天》(K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