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3/5頁)
雲起南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堆越多。陳年舊案的偵破常常會引起轟動,這使得懸案組名聲在外,陸陸續續接到眾多兄弟單位發來的協調申請。上個月林冬剛跟後勤要了地下一層的一間屋子,專門用來放待偵破懸案的卷宗。
有些卷宗已經超過三十年了,被無數雙手翻得破破爛爛,裡面夾著的照片或者紙質證據業已泛黃變脆。那些失蹤者、死者,或者連身份都沒有被證實的無名屍骨,大多被遺忘在積塵的角落,有的連知情人都去世了。時間會帶走很多東西,親情和友情亦會淡化,然而負責偵辦案件的警員卻不會忘記,尚有一份冤屈等待昭雪。
懸案組建立的宗旨,便是“懸案的最後一站”。
回到眼前的案子,死者名叫葉蕙,歿年二十二歲,於十九年前的夏夜被發現死於郊區農田,死因為機械性窒息,頸部有明顯的扼痕。屍體仰臥于田邊的草叢之中,根據法醫的鑑定,確認是第一案發現場。無性侵痕跡,手機現金等物也在包內,當時負責調查的警員們排除了姦殺和劫財的作案動機。
林冬的辦案風格一向是效率和準確度齊驅,儘可能少做無用功。查懸案,並非隨機抽取一份卷宗,或者今天心情好就查李四的案子、明天心情不好就查王五的案子,而是透過串並相同型別作案手法或者線索,哪個有頭緒查哪個。像葉蕙這個案子,是某兄弟單位抓了個潛逃多年的殺人兇手,作案手法和葉蕙案很像,串上之後通知他們的。
現在是把當年法醫從葉蕙甲縫裡提取到的DNA發去做對比了,對上了便可結案,如果沒對上,還得從頭查起。十九年前的資料庫還沒有聯網,只能是抓到一個嫌疑人對比一個。現在容易多了,資料一上傳,是不是真兇,立見分曉。
林冬卷宗剛看了一半,文英傑那邊接了個電話,兄弟單位打來的,說他們發過去的物證沒對上,葉蕙的死和他們那邊抓的那個無關。這是林冬意料之內的事情,並不覺得失落。串案子有時候就像找走失的孩子,找著十個都不一定有一個是自己家的。不過開啟的卷宗沒有合上的道理,況且看到一半,林冬已經有了大致的推斷——熟人作案,感情糾紛。
進行案情討論的時候,唐喆學提出異議:“熟人?當時的偵辦人員捋著葉蕙的社會關係查了好幾遍,一個嫌疑人都沒摸上來,她男朋友那會甚至已經出國了。”
林冬反問:“男朋友歸男朋友,這麼漂亮的女孩子,就沒幾個追求者?”
“也查了,和她有書信、電話往來的那些,還有平時接觸的那些男性,單位同事也都查了。”嶽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