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透過其他可靠史料,我們很容易就可以證明這一點。而作為袁世凱之子,書中對袁世凱本人的某些觀察和描述,是其他史料難以呈現的,自然有可取之處。因此,對研究宋案而言,能否做到立足更可靠的史料和史實來鑑別該書所述真偽,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
關於宋案的核心史料,除以上所述外,相關人物如王阿法、武士英、應夔丞、洪述祖等人口供或訊問記錄亦須注意。嫌疑人為擺脫嫌疑,或逃避罪責,往往於訊問之時,避實就虛,甚至捏造事實,編造謊言,出爾反爾,因此,這些材料僅就字面理解往往是不可靠的。但是,透過謊言也可窺見一些事實,尤其可以窺見嫌疑人的內心活動,因此,這些材料仍然是研究宋案不可或缺的。
<hr/>
[1]《中央新聞賈禍之文字·看看趙秉鈞之大事記》,《神州日報》1912年6月9日,第1頁。
[2]《一塌糊塗之刺宋案·張博〔溥〕泉之演說》,《亞細亞日報》1913年3月29日,第2頁。
[3]《一塌糊塗之刺宋案·趙總理之憤慨》,《亞細亞日報》1913年3月29日,第2頁。
[4]《關於刺宋案演說中之要聞》,《大中華民國日報》1913年3月31日,第2頁。
[5]《國民黨哀悼宋教仁大會之情形》,《順天時報》1913年3月31日,第2頁。
[6]《北京電報》(1913年3月31日),《民立報》1913年4月1日,第3頁。
[7]《宋案破獲後之各方面觀·補志警察廳總監王治馨君代表趙總理蒞國民黨追悼宋先生演說詞》,《民主報》1913年4月1日,第3頁。
[8]張國淦:《北洋述聞》,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第48頁。
[9]《張溥泉先生回憶錄·日記》,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3編第3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85,第11頁。
[10]《北京電報》(1913年3月30日),《民立報》1913年3月31日,第3頁。
[11]〔日〕田原天南編《清末民初中國官紳人民錄》,臺北:文海出版社,1973,第56頁。
[12]《北京專電》,《民權報》1913年4月4日,第3頁。
[13]《宋案破獲後之各方面觀·趙總理辭職之原因》,《民主報》1913年4月2日,第6頁。
[14]《宋先生被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