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暴富的努力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承乾先思考了一下,然後勃然大怒,再然後是默然無語。
李世民死了誰是最大受益者,那必然是李治啊。太子與皇帝之間看著一線之隔,其實中間變數可多了。
前車之鑑就是李承乾。
李承乾知道李治有大才,是個明君,心也狠。
只是沒想到心這麼狠。
很久以前有一個很有名的電視劇,把李治塑造成一個優柔寡斷的無能之人。因為電視劇太有名,很多不讀書不看報的人,還真就全盤接受了那個李治的設定。
還把李治放到昏君那一個陣營裡,很離譜啊。
只是李治那個時候才多大年紀?
一直走的是孝順路線,李世民生病他侍奉都瘦了十來斤,還能做出這樣的事情?
不愧是李治啊,不愧是李治。
命長點,也沒武媚娘什麼事情了。
自己都造反了,烏鴉也不能說其他鳥黑,一路貨色。
只不過是人家厲害成功了,自己菜,失敗了。
只不過是李治更心狠,不,是思考的更遠。為了防止有變數,在自己已經沒有兄弟是對手的情況下,也能起了把李世民這個大山給掀倒的心思,把心思付之行動,還成功了。
而自己,是覺得走投無路,才鋌而走險去造反。
這就是差距。
廢太子與一代明君的差距。
袁天罡這話的確有道理,優良傳統,優良傳統啊,父慈子笑,家風淳樸……
這種事情,想多了就只剩下冰冷冷的東西,還是不想了。
“為了給你一個光明之道,李世民願意拿出自己的一點東西,起初是一點他的鬚髮,一點貼身衣物,一點真心……”
慢慢的,李世民拿出的東西就越來越多,補償李承乾成為了他的執念。
做出不理智的付出。
“本道也幾乎用盡全部修為,此後只能蟄伏多年,逃避追殺,女帝出,我才能再次出山。反倒讓玄奘那個禿驢撿了便宜,將你變成如此模樣。”
神色中帶著幾分戾氣,“此玄奘非彼玄奘,憋屈,憋屈。”
他做局,搞死了李世民,李治是幫手,事成之後李治不想方設法弄死他才怪。
中間出了什麼事情讓李承乾魂魄只能待在玄奘身邊,李承乾並不是很想知道,他只想弄死袁天罡。
而且他也想到了辦法。
一個人對一個東西執念太深,容易丟命,如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