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葡萄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芍一家是再普通不過的人家,家裡田算不上很肥,種的黍、稷、菽都有。
雖然是田稅抽1
10,但田地畝產不可能每年測量,都是有定量的,除非特大災年朝廷減免,每年都是固定繳納多少。
總體來說畝產3-5石,在什麼都好一點災都沒有的好年頭,這個產量交夠賦稅,也供父親和哥哥三個成年勞動力吃飯,再多供母女倆,一家五口勉強生活。
父親每年一段時間被抽調去服徭役,後面哥哥再大一點就有哥哥去了,所以家裡人多,勞力多就是有各方面都有優勢。
一家裡,除了衣服糧食和土屋子,能稱得上財產的也就一點碎布針線,幾個陶罐、陶碗,幾雙木筷,一個木勺,一把柴刀就沒了。
平時吃的糧食也都是黍、稷、菽這些煮煮,菜就是家裡院子種的蘿蔔、葵菜之類的,或者野菜,基本就是煮一煮,撒點粗鹽這麼烹飪。
鹽也不是白色的鹽,是顏色黯淡的粗鹽,有鹹味,也帶苦味。
小白這個是知道點的,畢竟他做皇帝能吃得上的精糧都是小米,作物相比較起來耐寒好種產量高。
至於稻子、麥子這些,有人種,但吃的貴族不多,因為脫殼都很麻煩,在脫殼技術也並不發達的現在,太麻煩了,還拉嗓子,都是隻有平民百姓才會蒸煮著吃。
比起其他難脫殼的作物,小米確實是個好得多的作物。
產量高,營養豐富易加工,還好儲存,保質期是稻米的兩倍,很適合作為軍用物資和徵稅產品。
根據劉芍所說,小米和稻米的兌換也是一斗米兩鬥稻子,這個主要原因就是小米廣泛種植,已經產量達到了盈餘狀態,這才有多的可以用來納稅和交易。
在小白記憶中,家裡雖然刻板印象是北方吃麵食,應該都是種小麥的,但事實上北方還是主要的小米產區。
小米不僅在很長一段時間是北方大部分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甚至在抗戰時期都是能直接作為工資發放的,以至於後期開始搞建設,有領導在南方給教授老師們發工資,都是發的小米,讓南方人都懷疑這是不是搞錯了。
“那你們會吃肉嗎?”小白忘不了劉芍這個年紀就營養不良的臉。
劉芍點點頭:“過年過節的時候,會吃上一點肉,有時候哥哥他們進山砍柴弄到了野雞或者鳥,也會有肉吃。”
劉芍是這個世界普通人一員,她如何,她家如何,大晉其他千千萬萬的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