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葡萄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柳珀手段雷厲風行的處置了膽敢賣私鹽的商人後,手持天子兩儀劍的柳珀已經是本地大族們眼裡的鬼見愁了。
這鬼見愁上頭的大靠山是天子,人精明強幹不好糊弄,還是上過沙場的將軍,耍心眼耍不過他,也沒人家手上的兵,他還是朝廷的代表,管著的益州鹽政就是讓蜀人能吃得起鹽,民心也都在他,這怎麼和他鬥啊!
因為天子和楊珺有過約定,要讓食鹽的價格低到蜀地百姓都能買得起,同時蜀鹽還要往四周販運,和其他知名鹽池一起配合,在朝廷鹽鐵司的計算調配下,讓大晉領土內的其他地方都能吃上廉價鹽,那益州鹽政想掙錢,只能瘋狂擴大生產、提高效率、壓低成本,以及賣鹽引,做點跨國貿易。
那些掙不到食鹽利潤的商人,基本都把目光盯在鹽引上。
鹽引分兩種,對內和對外。
對內的鹽引,其實商人們就是幫著朝廷做了一回食鹽運輸。
要去外地做生意的商人們都可以去鹽政官署報備,說他們要去哪個地方,路上可以順路帶多少鹽去給目的地的衙門,鹽政看你家世清白,信用不錯,就會給發相應數量的鹽引和鹽,只要你帶過去了,當地衙門就會給你路費和做買賣減稅政策。
朝廷是會調配食鹽平衡地方,給商人們發對內鹽引,這個主要是節省一些人力資源,鼓勵商業。
對內鹽引賺的不多,但不會虧路費,也能和官府做交易,混個減稅和熟臉。
對外的鹽引,那才是能賺的大頭。拿了鹽引,就能去領鹽買賣,但是隻能外賣,金銀銅錢交易還是以物換物都可以,你能在外面掙多少,給朝廷交利潤的1/3,剩下的都是你的。
這個政策是洛陽那邊討論之後定下來的,是益州和吳地獨有的政策,因為他們一個對著西南百濮和荊蠻,一個對著東南百越。
至於北邊鹽政,他們要對的是匈奴,又是一套和關市掛鉤的獨有鹽政。
他們益州今年已經發了鹽引了,雖然不多,但對南邊百濮和荊蠻很有吸引力,換來了很多珍貴的藥材、動物皮毛、象牙、角什麼的,這些東西他已經挑了一些出來,爭取能在陛下過年的時候給您送個禮物。
百濮和荊蠻很喜歡他們雪白細膩的蜀鹽,現在鹽商的隊伍在那邊很受歡迎。
不止是南邊的人,蜀地本土那些住在山上的山民,也因為這些鹽,會想主動和山下的蜀民以物換鹽。
只是鹽再便宜,那也是蜀民們要自己花錢、花糧食來換的,他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