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狸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只因,近到閣內的誰不想煉就“長生不老丹”一朝躍上枝頭Bianc變鳳凰呢?
就算是煉不出丹來,但能往丹房中一坐便能有俸祿,誰又願意在外頭東奔西跑的呢?勞累不說,那些妖鬼的實力他們也不清楚,萬一碰上個硬茬將自己搭進去了該如何是好?
當然,跑外務也有跑外務的好處,那便是也會向尋常衙門官吏那般有“政績”記錄,有升遷的機會。
只是他們卓靈閣又與其他官衙不同,基本上是一個蘿蔔一顆坑,上面的人只要不犯錯就會一直在你上面兒待著,不存在“調任”一說。
就像國師,只要他不會哪日發瘋行刺陛下,他便一直是大秦的國師。
因而就為了這麼渺茫的升遷機會讓人像拉磨驢似的跑外務,自然沒人肯幹,這導致他每每派人出外務時下面的人都是推三阻四百般不情願。
如今可好!自願拉磨的驢送上門來了,不管他是那一派的人,想要做什麼他還能有不用之理?
縱然這人有七竅玲瓏心,也不過是個尚未及冠的孩子,自己闖蕩江湖半生,如今又坐在上郡卓靈閣的掌司的位置上還怕壓不住一個十幾歲的小娃娃嗎?
阮陶見對方面露得意之色,便知道自己這話說得對方很是滿意。
於是他繼續道:“況且,我今日去並非一個人去的,乃是與趙府的杜甫杜先生一塊兒去的。我二人到那處尋了半日,就只見到幾隻得了靈智的麻雀,與狐有關的也就這勞什子了。”
聞言,毛宜不忘嘲諷兩句:“出去不帶閣中的兄弟,反倒是跟著趙府上的門客一同去。雖說你是長公子薦來的,卻也要懂得避嫌,這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長公子養得門客呢。”
隨後他嫌棄的指著地上綁著狐裘的稻草人:“百姓報案說是‘有狐口吐人言惑人’,你覺得是這玩意口吐人言?”
說著,他陰惻惻的撇了阮陶一眼:“那話可不止一人聽見了,你若是想滿上弄下這點兒伎倆可就太兒戲了些。”
見狀,阮陶知道那狐狸的說的話這面前這隻老狐狸定然知道了,而且對方知道的還比他早。
那般大逆不道的話知道了卻不曾往上報,也不曾派人早早去探查,分明就是坐等著事情鬧大。
阮陶煞有其事的說道:“我與杜先生走到山腳下時偶遇一老翁,那話究竟是什麼話我們也都知道了,實在是不不敢說出口。”
“當時嚇得我二人仔仔細細將那山頭翻了好幾遍,與狐相關的確實就只有這勞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