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窮家的生活 和順的春 (第1/6頁)
康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直關心著弟弟婚事的何尚英,此時已經被內心強烈的情感所驅使,她決心要為弟弟爭取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好媳婦。於是,她毫不猶豫地走向西院的玉秀家,誠懇地向玉秀的父母給自己的弟弟提親。
尚英一進門就興高采烈地喊著:“大叔大嬸,我從老家帶了些土特產來,你們快嚐嚐看。”玉秀媽笑著說:“快坐下,歡迎你常來,以後啊,不需再拿什麼禮物了。”
尚英趕緊說:“嬸子,以後都聽你的。大叔大嬸一看就是實實在在的好人,我來了王家莊沒幾天,就聽到村裡人都說你家是正經的好人家。今天,我也不饒彎子了,直話直說吧,我家尚清老大不小了,還沒成家,你家玉秀各個方面都不錯,自己帶個孩子也不容易。你們對尚清也非常瞭解,如果二老不嫌棄,我們兩家接個親吧。”說完,尚英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臉上還帶著一絲羞澀。
“我覺得,咱們先別急,給他們一些時間,讓他們自己好好想想,畢竟現在婚姻都是自己做主啦!看看他們自己的意思再說。””玉秀的父親回答道。
玉秀的父親王礎一直以來都非常疼愛自己的幾個女兒,然而,由於自己當年一時的不慎,使得家裡陷入了危機。多虧幾個女兒救了急。如今常常感到自己對四個女兒都有所虧欠。特別是對二女玉秀更是有種愧疚感,這種愧疚感使得他對於傳統觀念中的"門當戶對"產生了深深的懷疑。此刻,面對何尚英的提親,他不禁心動起來。儘管何家並不富裕,但他對何尚清有著極好的印象,這讓他開始思考是否應該給這個年輕人一個機會了。
與此同時,玉秀的母親和姐妹們都對何家的貧困狀況心生擔憂,她們害怕玉秀會再次過上苦難的生活,因此心中並不是完全滿意這門婚事的。但王礎深知人生的變幻無常,他堅信只要努力奮鬥,貧窮並非不可改變。他引用古人的話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他相信,只要心懷希望,積極進取,一切都會逐漸好轉的。
在這段時間裡,可以理解,王礎作為一個父親所產生的矛盾心理,他既希望女兒能得到幸福,又對何家的窮困感到憂慮。同時,它也反映了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對於婚姻和家庭的觀念碰撞。透過王礎的堅持,我們看到了一個人對於改變命運的信念和勇氣。而這一信念或許將成為何尚清以後發展的關鍵因素,引領著何家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玉秀長了二十多歲,一直都是活在別人的安排之下,從來沒有為自己做過一次主。今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