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哪個社會好 兩種“無政府” (第2/3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心不亂”。[20]
呵呵,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這道理老先生懂。
所以,老子不但要求統治者清心寡慾,而且希望他們弱智無能。因為統治者稀裡糊塗,老百姓就純樸敦厚,叫“其政悶悶,其民淳淳”;相反,統治者明察秋毫,老百姓就心懷鬼胎,叫“其政察察,其民缺缺”。[21]
看來,最好是統治者和老百姓都渾渾噩噩。
於是,老子提出了他的愚民政策。具體地說就是:對於人民群眾,要簡化其思想,填飽其肚子,削弱其志向,強壯其身體,永遠讓民眾沒有知識沒有慾望,讓自以為是的人不敢胡作非為。
很清楚,為了讓“知者不敢為”,必須“常使民無知無慾”,當然要“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但如此這般,豈非舒舒服服,變成動物?[22]
正是。
問題在於:為什麼?
因為“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所以,要治國,就要愚民;要愚民,就要愚君。就算裝,也得糊塗。這就叫“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23]
至少,也得“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24]
但,統治者什麼都不做,能行嗎?
當然行。老子說:統治者無所作為,老百姓就潛移默化;統治者喜歡清淨,老百姓就走上正軌;統治者無所事事,老百姓就逐漸富裕;統治者清心寡慾,老百姓就善良純樸。這就叫“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25]
一句話:“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26]
所以,君王不要自作多情,還是“無為而治”好。無為不是“不治”,而是“大治”。要知道,在老子那裡,但凡可以稱之為“大”的,必定是“無”,比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方無隅,大器免成。 既然最大的器物不用做,最好的天下也不用治。不治之治,是為大治。[27]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21I04.jpg" />
東漢“孔子見老子”畫像石(區域性),出土于山東嘉祥齊山村。史載孔子曾赴周都拜訪老子問禮,時老子任周“守藏室之史”(近於國家圖書館管理員),多知周禮。孔子問禮於老子也在後世傳為佳話。但二人及其各自學說在施政方法上的分歧巨大,恐怕是問禮時雙方都沒有預料過的。
實際上,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