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午,裴承毅回到總參謀部。
裴承毅沒有看電視臺的新聞節目,更沒看報紙、上網,繁忙的指揮工作讓他連吃飯睡覺都得“忙中偷閒”,哪有精力過問與作戰行動無關的事情?
韓軍第1集團軍宣佈投降,使所有人都認為半島戰爭即將結束。
nn與半島電視臺非常“難得”的取得共識,認為柳宗純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全國動員、與中國“血戰到底”,要麼立即投降、爭取在談判桌上結束戰爭。
兩家電視臺在做局勢分析時又得出了兩個同樣的結論:一是韓國即便進行全國總動員,都不可能扭轉敗局,最多贏得幾天喘息時間;二是韓國不做出實質性的讓步,在“和平統一”問題上向朝鮮妥協,中國不大可能以談判結束戰爭。
戰局有這麼簡單嗎?
顯然不大可能。
飛回北京的途中,裴承毅收到了兩條訊息,一是趙潤東已經批准總參謀部的人事晉升令、他即將成為共和國陸軍准將,二是韓國透過泰國政府轉達了停戰意願、共和國未就是否停戰做出正面回答。
晉升是小事,戰爭打完,裴承毅甚至很有可能成為共和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少將。
趙潤東沒在停戰的問題上做出答覆,表明高層領袖正在考慮是否應該繼續打下去。
雖然裴承毅與共和國高層地接觸並不多。但是在他看來。王元慶地意見起了關鍵作用。
在總參謀部工作多年。使裴承毅明白了一個道理。做戰略決策時。政治家地出發點與軍人地出發點有很大區別。打與不打。很多時候不由戰爭局勢決定。而是由國家利益與國家安全決定。雖然說軍人不需要過問政治。但是優秀地軍人必須懂政治。戰爭本身就是為政治服務。如果軍人不能明白政治上地厲害關係。又怎麼能夠把握好戰爭走向呢?
一路上。裴承毅都在考慮這個問題。
透過談判解決問題地好處有很多。至少數十萬共和國將士可以安然無恙地回到親人身邊。不用繼續在異國他鄉浴血奮戰了。鉅額戰爭經費也能節省下來。用於國家建設、或者改善百姓生活水平。談判地弊端也不小。首先是誰也不能保證能夠幾年之後能夠“談出”一個對共和國最有利地結果。其次敵人很可能利用談判重新聚集力量、再次製造麻煩。最後是談判不見得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打下去地問題也不少。好處是。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與共和國本土安全息息相關地半島問題。最大限度地提高共和國地國際威望與國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