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機的出現,使作為飛機起降平臺的航母取代戰列艦,上霸主”。
導彈的出現,豐富了海軍的作戰手段與作戰戰術。
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相比,雖然現代海軍艦隊仍然以艦載機作為主要打擊力量,但是打擊手段增加了不少。實戰證明,航空兵只是艦隊的遠端打擊力量之一,在某些時候或者某些情況下,導彈的打擊效能不比航空兵差。
航作為航空兵的活動平臺,一般不攜帶用來攻擊地面與海上目標的遠端導彈。
承擔導彈打擊任務的是艦隊裡的護航戰艦,特別是巡洋艦與驅逐艦這類排水量相對較大、能夠攜帶大量武器彈藥的“作戰平臺”。
第1隊完成首輪打擊任務之後,戰鬥群裡的護航戰艦投入了戰鬥。
唱主角的不是噸位僅次於航母的2防空巡洋艦,而是排水量稍微小一點的6艘多用途驅逐艦。
短短15鍾之內,6艘驅逐艦一共發射了上百枚巡航導彈。
作為“後起之秀”,共和國打造航母戰鬥群時,只能在充分總結作戰經驗的情況下儘量吸收其他國家使用航母戰鬥群的方式方法。當然,最主要的借鑑物件就是美國海軍。實事求是的說,共和國海軍對航母戰鬥群的戰術瞭解得並不多。
半島戰爭之前,共和國海軍的航戰鬥群只參加過南海戰爭,而且作用並不明顯。
到底該如何打造一支“攻防兼備”地航母戰鬥群?包括林嘯雷在內。共和國海軍沒人能夠給出準確答案。
除了借鑑。只能摸索。
航最強大地地方不是防禦能力。而是無與倫比地打擊能力。
“最好地防禦就是進攻”。這句話用在航母身上再合適不過。
可以說。航母地所有設計特點都是為了進攻。而不是防禦。為此。航母可以不配備大口徑艦炮、不攜帶遠端導彈、不敷設厚實地裝甲、甚至連自衛武器都非常有限。若論防空能力、航母比不上巡洋艦與驅逐艦。若論反潛能力、航母比不上護衛艦。若論攻擊能力、甚至比不上導彈快艇。
除了前蘇聯海軍地航母。所有國家地航母都將載機能力放在首位。
為了攜帶更多的艦載機、給艦載機提供更有力的支援,航母可以捨棄其他比必要的效能,採用古怪的外形設計。
為了提高航母地生存能力,必須提供護航戰艦。
航戰鬥群內的護航戰艦不但是航母的貼身保鏢,還是戰鬥群的主要打擊平臺。
一支真正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