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迷失的籠子 (第1/20頁)
綾辻行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
我回到二樓房間,稍微收拾一下,穿好鞋子,然後和昨晚一樣,朝著面向庭院的窗戶走去,想看著雨下得如何。我拉起磨砂玻璃,推開黑色的百葉窗。那一瞬間——
我不禁用一隻手遮住眼睛,往後退了一步。室外的光線讓我覺得刺眼。
室外陰鬱、昏暗,烏雲密佈,讓人根本感覺不出已經是上午11點鐘。而我竟覺得刺眼,可見整個黑暗館被遮得如何嚴實,館內如何幽暗了。
等眼睛適應了屋外的光線,我走到窗邊,深吸一口潮溼空氣,環視著昨晚被黑暗所籠罩,無法窺其真容的室外風景。
這個庭院很大,周圍環繞著建築……所有的一切都被雨淋得溼漉漉的。
這個庭院並未得到很好的護理,甚至可說是荒蕪。往昔,這或許是個規模宏大的西洋式庭院,但現在這樣俯視下去,則讓人覺得荒廢不堪,說得誇張點,似乎被神靈拋棄了。
與草木的蔥綠相比,地面的泥濘反倒更加顯眼,不知為何,庭院中的樹木大都枯萎了。總體上,用“黑糊糊”來形容是非常恰當的。
周圍的建築也一樣。站在這裡,我多少能看到北館、西館、南館這三幢建築,雖然建築構思和結構有些差異,但放眼望去,整體上還是可以用“黑糊糊”這一個詞來形容。
“黑暗館。”我無意識地嘟噥出這宅子奇怪的別名;我用手撐著窗框,將身體探出窗外,朝“那個建築”看去。
“那個建築”隔著庭院,與這裡正面相對。那或許就是西館——“達麗婭之館”吧。玄兒曾說——那建築和東館一樣古老,建成後一直是宅子“當家人”的起居處,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這個宅子的中心地帶。
和東館一樣,西館也是兩層樓的西式建築,但在其南端——從我這個角度望去,是正面的左邊——突起著一個帶有大角度方形屋頂的塔屋,其高度大約有四層,和昨天我們去過的十角塔相同。
建築的牆面還是黑色,讓人聯想到爬行動物的面板,上面零星開著幾個黑框的小窗戶,衝著外部的百葉窗也是黑色,關得嚴嚴實實。屋頂的瓦片、塔屋牆壁接縫處的灰漿當然也是黑色,整個外觀是清一色的黑,和這裡沒有絲毫不同。窗框和百葉窗上的油漆已經掉落不少,上面緊緊纏繞著從地面延伸上去的青藤,如此一來就形成了一種異樣的色調,讓人無法分辨出是黑色、綠色,還是灰色。
但整體給人的印象還是黑糊糊。
正如玄兒昨天所說的那樣,從外觀上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