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辣雞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袁隆平牛頭人都沒去瞎折騰這事。
相對於成長週期更長、更好吃的冬小麥,春小麥雖說味道要差一點但是勝在生長週期短……才剛播種下去六十來天,麥田的麥苗便進入了分櫱期。
小麥的分櫱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麥苗分櫱的多寡直接決定抽穗的多寡,最牛逼的麥苗分櫱是傳說中有人用一粒麥種培育出上百個分櫱、抽出一百多個麥穗——嗯,這種神話聽聽就好,蕭雲不會去做這個夢。
翠綠的麥苗成壟生長的麥田裡,蕭雲走進去後先檢查了一下除草的成果……呃,沒有除草劑,又是頭年開荒的生地,雖然沒有出現草盛麥苗稀的尷尬情況,但是冒出來的雜草還是多到噁心——這還是在施肥播種前蕭雲就灑過肥皂水除草的情況下,要是當時沒灑那遍肥皂水,問題搞不好更嚴重。
麥田除草,靠拔草的話很有可能傷到麥苗的根系,所以在分櫱期前蕭雲又拖上兔猻們再次灑了次肥皂水除草……
這次除草下來雜草的情況控制了不少,但零零散散的還是有,這情況蕭雲就沒什麼辦法了,只能指望收穫後有鐵犁能用、狠狠地給他多翻耕幾遍田地把草籽都翻出來讓大雪凍死。
蹲下來檢查麥苗,果然,部分的麥苗基部葉腋內已經伸出了比手指頭略短的分櫱芽,趴地上睜大了眼睛小心地數,已分櫱的麥苗一株大約分出了三十多片分櫱芽——播種前的施肥和出苗後的追肥還是很有效的,蕭雲狠心拉著族人和兔猻、灑在麥田裡的汗水(和淚水)讓這些被牛頭人馴化過的小麥長勢都挺喜人。
“記得大舅說過,分櫱期要對櫱數量進行控制……這個大概用不著,這個麥種不是地球上被農學家調教過的麥種,沒那瘋狂分櫱的基因,三十片左右的分櫱芽搞不好就是極限了。”一臉喜悅地觀察著麥苗,蕭雲使勁兒回想著種麥方面的知識,“還有什麼要注意的來著……分櫱期是根系成長的重要時期,光照和溫度倒不怕,現在天氣轉暖日照還算長,草原上的氣候還是挺合適小麥生長的。水的話水渠優先的麥田,也不用擔心,多注意澆灌就行了……嗯,就差追肥了。”
出苗的時候用骨粉複合肥頂替了一波,之後蕭雲在催促族人幹活兒的同時也沒忘記肥料這事……莊稼靠什麼長?一水二肥三農藥,要沒這三大件,地球上的人口餓死一半都算往好處算。
在主體民族人口只有三十二人的現在,想搞花肥工業比做夢還美,能指望的還是隻有天然肥料。好在這會兒天氣轉暖不用像冬季那樣花費好幾個月的漫長時間來發酵,叢林裡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