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果曹操只是袁紹手底下一個兗州牧,他的名聲絕對不會像今天這樣兩極分化。
可他偏偏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了一個響噹噹的漢賊。
對於郭某人來說,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好處在什麼地方呢?
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好處在什麼地方呢?
其實郭某人一直都覺得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個偽命題。
曹操最開始得到皇帝的時候,膨脹了,自己做大將軍,讓皇帝任命袁紹做太尉,袁紹大為惱火,痛罵曹操有什麼資格居於自己之上?
曹操被嚇壞了,立刻去大將軍號,改領司空,把大將軍的尊號讓給了袁紹。
能不能令諸侯,看的不是皇帝,而是自己的實力。
實力不夠的諸侯,根本就不敢挾天子,比如河內太守張楊,知道自己實力不行,不敢挾天子,本身曹操自己也有實力能平定這些小諸侯。
而對於袁紹這種巨無霸大諸侯,除了政治上的大義優勢之外,也沒有實際改變袁紹強大曹操弱小的局面。
所以對付小諸侯不用挾天子,對付大諸侯,挾天子歸挾天子,該打還是要打。
誠然,大義名分真的很有意義,皇帝掌握在手,讓曹操得到了很多好處,雖然也付出了很多代價,成了繼董卓之後的第二號漢賊,但是這讓出身卑微的曹操有了對抗四世三公名望的底氣。
可是一邊揮舞著漢室的大旗,一邊還要實現自己的私心,兩全其美的事情,真的存在嗎?
郭某人表示懷疑。
郭某人的出身比曹操好多了,唯一的一點汙點也因為盧植和蔡邕的原因乾脆的洗白了。
所以陳宮會這樣想,也是因為他的出身,他的處境,他的所學所知,以致這是他能夠想到的最好的辦法。
然而站在郭鵬的角度上來看,一切,似乎並不是這樣的。
更重要的是,郭鵬不像曹操一樣有大漢情節。
曹操對名義上的皇帝有感情,囿於自己的實際處境和理想,退不得,進又不敢也不願真的進,痛苦了一輩子。
郭某人就是一個乾脆的漢賊,沒什麼擔憂的,他的目標非常明確,不會動搖。
對於陳宮這個消滅袁紹之後的戰略計劃,郭某人心中頗為不贊同。
漢室……
漢帝……
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