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滿攔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近代歷史上,中國不是太給力,被近鄰日本打得有點兒慘。
單以國土面積、物產儲備以及人力資源而論,中國都沒理由捱打。但歷史擺在這裡,中國不僅捱了打,而且還被打得慘不忍睹。甲午海戰的慘敗,馬關條約的恥辱,八年抗戰的艱辛,南京大屠殺的殘酷,至今仍是我們民族的傷痛。
龐大的中國,何以淪為泥足巨人,被近鄰日本肆意蹂躪呢?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年輕時代的蔣介石東遊取經,去日本尋找強國之策。到了1932年6月6日,蔣氏釋出《中國的立國精神》,稱:“要知道日本所以致強的原因,不是得力於歐美的科學,而是得力於中國的哲學。他們日本自立國以來,舉國上下,普遍學我們中國的是什麼?就是中國的儒道,而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國王陽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學。他們竊取‘致良知’哲學的唾餘,便改造了衰弱萎靡的日本,統一了支離破碎的封建國家,竟成功了一個今日稱霸的民族……”
情況確實是這樣,日本從歐洲進口了大量的知識和裝置,但是歐洲人並不認為是他們影響了日本,日本人也不這樣認為。因為日本人手不釋卷的,就是王陽明的著作。譬如日本被譽為“軍神”的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專門刻了個印章,上書:一生伏首拜陽明。東鄉平八郎就是憑了他對陽明心學的領悟,在海戰中全殲俄國太平洋艦隊,將日本推上了世界強國的高峰。
那麼,為何中國擁有王陽明,卻慘遭日本蹂躪;而日本作為學生,反而能稱雄世界呢?
著有《日本之陽明學》的高瀨武次郎解釋說:大凡陽明學含有二元素,一曰事業的,二曰枯禪的。得枯禪之元素者可以亡國,得事業之元素者可以興國。中日兩國各得其一。
但實際上,陽明心學雖然博大精深,但也是一以貫之,單純地把陽明先生的思想一刀切兩片,說中日兩家各得一片,這種說法明顯有問題。
陽明心學也確有枯禪的成分,有事業的成分,但枯禪是第一階段,事業則是第二層次。
說明白了就是,後學者先得弄明白陽明先生的思想與學問,如老僧坐禪般苦苦思索,這是第一階段。而後是將自己的心得領悟,落實到實踐中來,這就是日本人所謂的事業元素。倘若第一階段的工作沒有完成,連陽明先生的思想智慧到底是怎麼回事都不清楚,又談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