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武侯治蜀 東吳之路 (第3/4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士功不可沒。
但,如果孫權滿足現狀就此止步,那麼,東吳就會永遠是一個沒有根基的飄忽政權,下場不會比蜀漢更好。因為江東士族對他們的反感、警惕、疑懼和排斥,絕不亞於甚至遠遠超過益州士族之於劉璋和劉備。
更何況,淮泗將領和流亡北士雖然掌握了槍桿子和筆桿子,錢袋子卻在江東士族那裡。
當然,人心、輿論和風向標也在他們那裡。
因此,如果孫權也像劉備和諸葛亮那樣,堅持“以我為主,後來居上”的組織路線,那麼,他們只會比蜀漢滅亡得更早。要知道,赤壁之戰以後,曹魏可是一直把東吳看作頭號敵人,屢屢發兵征討孫權的。
孫權完全清楚這一點。他也很清楚,自保自救自立自強的唯一辦法,是拉江東士族入夥。這就必須調整政權內部的結構,更必須讓出權力和利益。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041347.jpg"/>
晉陸機所書《平復帖》,紙本,手卷,縱23.7厘米,橫20.6厘米,草隸書9行84字。陸機是陸遜之孫、東吳名將陸抗之子,“少有異才,文章冠世”,著有《文賦》。吳亡後陸機入晉,官至平原內史、前將軍,後為司馬穎所殺。
深謀遠慮的孫權當真這麼做了,而且有條不紊。比如最重要的軍事指揮權,便一步步由淮泗將領周瑜、流亡北士魯肅、南渡平民呂蒙過渡,最後交到了江東士族陸遜手裡。之後,他又部分地交出行政權,任命顧雍為丞相。
陸遜和顧雍是本土士族的代表,既代表江東四大家族(虞、魏、顧、陸),也代表吳郡四大家族(顧、陸、朱、張)。陸遜和顧雍出將入相後,做官的四大家族子弟多如過江之鯽,數以千計。淮泗將領和流亡北士以及他們的子弟則被邊緣化,慢慢淡出甚至退出了東吳政權。
這樣一來,江東士族就跟孫吳政權捆綁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孫吳政權的利益,就是江東士族的利益。即便為了保護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利益,江東士族也要捍衛孫吳政權,因為他們是在保家衛國。
孫權成功地實現了政權的江東化,也基本做到了“吳人治吳”。這是東吳與蜀漢不同的緊要之處,也是他們在三國當中治理得最差,持續時間卻又最長的原因之一。
那麼,東吳為什麼還是會滅亡?
不妨來看曹魏。
[25]見《三國志·後主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