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汾對瓶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金禕。
“敢問貴使,朝中大臣願舉事者有幾人?”
來人答道:“諸大臣不下四五十人,可用之兵將、家僕約有數千人。”
數千人馬,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如果操作得當,確實可以迅速控制城池,許都的糧草不少,城中武庫兵器足備,是可以守一段時間的。可是,要知道在許都附近可是有夏侯惇的數萬人馬啊!何況許都乃是曹操曾經的老巢,在這裡舉事,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了。
來使見荀驥由於,慷慨道:“漢室將傾,朝中大臣們縱使兵微力小,也要奮力一搏,為何?蓋因世受皇恩,以死報國耳!在下不過區區劍客,不避萬死來此為諸位大臣送信,亦是不忍漢家天下轉眼為賊人所佔,如今君侯兵強馬壯,漢中王更據三州之地,發兵何疑?”
荀驥早已不是當初的熱血少年,不會被這三言兩語就鼓動,搖頭道:“兵者,國之重器。死生之地,不可不察。我軍雖勝了曹賊一陣,但魏軍依舊強盛,且許都附近群敵環繞,貿然出擊恐怕于軍不利,何況諸大臣舉事並不周密,恐怕難以成功。還請回復諸位大臣,且忍一時,待我軍尋得戰機,引得魏軍主力出來,諸大臣再舉事不遲!若事敗使得諸位大臣白白送了性命,豈不可惜!”
來人騰的一聲站了起來,道:“君侯,恕在下直言,若戰機今年不來、明年不來,君侯打算等到何時?而今君侯手中有強兵猛將,許都有內應,難道還不是戰機?諸大臣已將成敗託與君侯,成則大漢復興,敗則共赴黃泉,有何可惜!”
這話怎麼還說不明白了呢?
荀驥一陣無語,這不是犧牲不犧牲的事啊,犧牲總要有價值吧?如果打仗只靠視死如歸的覺悟,那還要這些將帥們做什麼?
這些大臣們的忠誠無疑是值得信任的,荀驥看著絲帛上最後一個名字輕輕嘆氣,金禕。
如果荀驥沒有記錯的話,張飛在武陵殺死的太守金旋,他有一個兒子就叫金禕,也在朝中為官,應該就是此人。匡扶漢室的決心能夠使他放下殺父之仇來找劉備集團求援,若是這樣的人物死在這樣草率的兵變之中,豈不是可惜?
荀驥想了半晌,取過紙筆給諸位大臣回了一封書信,勸他們再忍耐一段時間,等時機一到,由荀驥先發兵,在正面戰場上給魏軍足夠的壓力,而後他們再舉事,成為壓倒曹操的最後一根稻草,而不是讓他們如此輕率的冒險。
來人萬分複雜的接過了荀驥的書信,還想再勸荀驥出兵,可荀驥也必須要對麾下的兵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