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工業革命前夜 (第2/3頁)
隔壁小王本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戰鬥力是十分驚人的,此刻,他終於明白為何攝政王殿下遲遲不願派兵進入歐洲本土了。
這個仗打著打著又僵持住了,李定國無奈,只好下令聯軍修築一條工事,防禦來自俄軍增援部隊的進攻。
儘管在敵國領土修築工事非常困難,但建成後將成為日後俄軍增援的嚴重障礙。聯軍可以從克里米亞南部發起攻城戰。
好訊息是,霍亂終於結束了,聯軍在風和日麗中向南進發,部隊被允許沿路搶劫因此士氣高昂。
曠日持久的克里米亞戰爭依舊持續中。
同時間,大明江南。
周世顯依舊在為了蒸汽機專案而奔走著,事實上蒸汽機技術早已成熟,差的不是技術,而是製造上的細節。
但凡能夠吸引資本、完成技術轉化,蒸汽機也不至於發明兩百年後也無人問津。
可以說,改良蒸汽機能夠大行其道,除了瓦特的天賦外,還離不開工廠主的傾囊相助,產業革命帶來的環境變化。
蒸汽機的問世從最初的雛形到瓦特改良完畢,究竟是技術問題還是經濟問題,當瓦特路過伯明翰時,參觀了博爾頓在索霍的工場,對當地的冶金工業印象深刻,兩人一拍即合。
而陷入經營困難瀕臨破產的羅巴克也願意成人之美,在羅巴克的見證下,博爾頓成為了瓦特此前專利技術的受讓人。
對於蒸汽機的發展前景,博爾頓看得更長遠,他說:“我的意見是在我的運河邊上建立一個工廠,在那裡我想安置製造機器所必需的全套裝置,而且這個工廠可以提供給世人各種大小的機器……僅僅為是哪個郡製造,那就不值得費事了。值得費事的,是為全世界製造。”
而瓦特一如既往地痴迷於改良蒸汽機,就像他之前在寫給朋友的信中所說:“我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這臺蒸汽機上,對其他事情毫無興趣。”
當一個痴迷於設計的“發明家”與一個堅信其市場前景的實業家相結合,兩者的合力是巨大的。
無怪乎50英鎊背面將二位並列,分別引用了兩人的一句名言,瓦特:“除了這臺機器,我別無所思”。
博爾頓:“先生們,我在這裡出售的是全世界都渴望得到的,動力。”
可世人不知道的是,經歷了瓦特的改良後,蒸汽機並沒有如想象中那樣迅速在英國和歐洲世界鋪開,而是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踟躕。
最終在19世紀中期才逐漸取代原先的動力模式,成為英國工業革命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