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理念 三綱五常 (第1/3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漢章帝建初四年(79),也就是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半個世紀後,中國人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由於它是在白虎觀召開的,所以史稱“白虎觀會議”。
這時,正如君士坦丁之遷都拜占庭,漢帝國的首都也不再是長安,而是洛陽。經歷了王莽之亂的王朝,則像西周變成東周一樣,由西漢變成了東漢。
白虎觀就在洛陽的帝宮之中。
洛陽是個好地方。在周人眼裡,它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天下之中)。所以周公要在故都宗周之外,再建成周洛陽。現在,帝國定都於此,應能長治久安。
問題是,這一目標怎樣才能實現?
要有思想。
的確,統一的帝國需要統一的思想。有此思想,才有共同的價值體系和行為準則,帝國也才能在廣闊的地域範圍內維持統治。為此,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獨尊儒術。
然而,正如羅馬基督教內部爭執不休,漢代的儒家也分裂為今文和古文兩派。儒生們希望由皇帝出面聖斷獨裁形成定論,就像羅馬教會要請君士坦丁出面召開尼西亞公會議,討論基督和上帝的關係問題。
羅馬和中國,是一樣的江湖。
皇帝也都是江湖老大。
白虎觀會議便因此而召開,會議的結論則無關我們的痛癢。有關係的是會議紀要《白虎通》明確了一個重要概念,叫三綱。這個概念後來跟董仲舒提出的五常合併在一起,成為中華帝國的思想統治根基:三綱五常。[1]
這才是一件大事。
要了解此事的重大意義,還得再看羅馬。
羅馬的滅亡讓人不解。他們有當時最不壞的政體:共和;最不壞的制度:法治;最可貴的精神:寬容。有此三條,便足以巍然屹立,為什麼會亡呢?為什麼他們在感到危機的時候,要乞靈於基督教呢?
換句話說,羅馬文明缺了什麼?
核心價值觀。
那麼,寬容不是嗎?
不是。價值是需要追求也可以追求的,寬容卻與追求無關。你寬容,就寬容;不寬容,就不寬容。它其實是一種態度、精神、境界,但不是價值,也不靠追求。
自由呢?自由不是價值嗎?
當然是。
可惜,羅馬人雖然追求自由,也崇尚自由,卻沒有把它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他們的旗幟上是鷹,君士坦丁之後則是十字架。那可不是自由的象徵。
<img src="/upl